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金属材料 钢铁 查看内容

世界最大吨位化学品船用上“太钢造”

2018-4-3 20:47| 发布者: guiruyou| 查看: 218| 评论: 0

摘要: 近日,由中船工业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某著名船运公司定制的4艘世界在建最大吨位——49000吨级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订单全部花落太钢,首艘船用2500吨双相不锈钢板已顺利交付。太钢双相不锈钢成功应用 ...

近日,由中船工业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某著名船运公司定制的4艘世界在建最大吨位——49000吨级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订单全部花落太钢,首艘船用2500吨双相不锈钢板已顺利交付。太钢双相不锈钢成功应用于世界顶级船舶制造,标志着太钢双相不锈钢制造技术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该订单所涉及的材料为目前世界最高等级船用双相不锈钢板,除严格的耐腐蚀、力学及焊接等性能要求外,上下表面粗糙度均要求在5μm以内,钢板双面不允许有划伤。竞标阶段,太钢营销和技术人员提前介入,持续跟踪,在详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对产品工艺方案进行了个性化的优化与完善,并提出借助大明国际旗下大明重工的延伸加工优势,为客户提供“拆图—生产—加工—配送”全过程的“管家”式零部件深加工配套服务。依靠完善的解决方案,太钢最终在与国际顶级企业的竞争中胜出。

“零件加工配送”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客户需要的规格、形状,造船厂只要进行最后的拼装焊接即可。由于船体结构特殊,船板板幅超宽,需要完成纵缝拼接、焊后折弯一次成型等特殊工艺,太钢与大明重工紧密配合,从原料到加工过程的切割、刨边、焊接、折弯再到焊缝射线探伤检测每个环节都作出针对性部署,确保了零部件的整体精度。经过双方不懈努力,产品预制加工指标满足了设计要求,赢得了船东和造船企业的认可。

双相不锈钢兼具高强度、高耐蚀的双重特性,加之优良的焊接性能被誉为钢中精品,广泛应用于特殊建筑、核电、石油石化、海洋工程等高端制造领域。该材料用于建造化学品船,不仅能有效满足船载化学品种类多的需求,而且其高强度可大幅减轻船体重量,提高运输效率。由于船用双相不锈钢生产加工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太钢是我国率先研发生产双相不锈钢的企业,面对船舶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太钢发挥技术优势,于2007年生产出第一张国产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板,并先后通过了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挪威等多国船级社认证,成功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用钢行业的新需求,太钢进一步强化冶炼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彻底解决了钢质纯净度控制技术难题,并在板形控制和表面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双相不锈钢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户满意度显著提高。2016年,太钢双相不锈钢再次实现突破,首次应用于33000吨级化学品船建造。应用于万吨级化学品船,对于国产双相不锈钢材料具有里程碑意义。技术专家介绍,由于船体构造不同,超大型化学品船对材料工艺技术的要求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截至目前,太钢已累计完成国内外船东的49艘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的生产和供应。

太钢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此次太钢双相不锈钢成功应用于49000吨级化学品船,充分说明我们正在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给我们很大鼓舞。太钢将继续努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钢铁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
6月5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
超纯316L不锈钢自主化制备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电子器件加工设备关键部件用316L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应用等级、夹杂物等的要求极高,
北京科技大学获批建设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依托我校建设的“钢
马秀良、张波等:钝化膜稳定性及不锈钢耐蚀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马秀良、张波和博士生魏欣欣等人利用在过钝化电位下的
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提升及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3 17:19 , Processed in 0.28957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