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材料论文
李朝旭研究员:开发液态金属基自振荡异质薄膜材料用于电磁感应湿环境能量收集
李朝旭研究员:开发液态金属基自振荡异质薄膜材料用于电磁感应湿环境能量收集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柔性可穿戴设备集成化发展,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为低功耗的可穿戴电子产品供能,已经吸引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湖泊和海面自然蒸发以及植物蒸腾和呼吸作用,湿气在大气环境中无处不在。近几年,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从环境湿气中收集电能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材料、生物质纳米材料以及金属氧化物等
青岛能源所
“大尺寸高性能碘化铯闪烁晶体及其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大尺寸高性能碘化铯闪烁晶体及其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9月15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担的“大尺寸高性能碘化铯闪烁晶体及其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吴以成,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傅正义,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晓龙研究员团队:3D打印含油自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王晓龙研究员团队:3D打印含油自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
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耐腐蚀、低噪音且长期免维护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前沿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传统方法制备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大多采用先制备多孔材料后填充润滑剂的两步法,存在工艺复杂、含油率低等问题,且难以实现复杂结构成形。因此,发展新型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材料与器件快速成形技
兰州化物所
王树涛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
王树涛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粘结剂粘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物质》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是王树涛研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
陈于蓝课题组:基于“柔性活化”机制的可视化力敏基团实现力诱导荧光小分子的释放
陈于蓝课题组:基于“柔性活化”机制的可视化力敏基团实现力诱导荧光小分子的释放
机械力响应性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利用机械力来诱导高分子发生化学转变的新型智能材料。其中,具有力致释放小分子特性的高分子在控制释放、药物输送、催化、传感和自修复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发展新型具有力诱导释放小分子能力的力敏基团,并将其共价引入高分子网络中是实现高分子材料中力
吉林大学
石峰研究员和崔新江:分子识别催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石峰研究员和崔新江:分子识别催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多相催化材料创制是催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众多选择性调控手段中,基于均多相融合理念构筑金属-有机活性表界面是提高催化反应选择性的有效技术。以往的研究中,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多数以牺牲表面活性位点数量或催化活性为代价。通过分子印迹策略设计制备一类能同时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均多
兰州化物所
邓德会等实现甲烷与氧气室温直接催化转化
邓德会等实现甲烷与氧气室温直接催化转化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于良副研究员团队在甲烷室温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MoS2边硫空位限域的配位不饱和双Mo位点,可以在室温下催化甲烷与氧气高选择性转化为C1含氧产物,该研究为开发甲烷与氧气室温催化转化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甲烷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邹晓新课题组:《Nat. Commun.》PEM电解槽用低铱负载型催化剂
邹晓新课题组:《Nat. Commun.》PEM电解槽用低铱负载型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氢气品质好、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所具有的高度灵活性及优异的功率调节功能,非常契合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特点。目前商用PEM电解槽析氧催化剂是以IrO2为代表的铱基催化剂,膜电极铱载量通常高达2-4 mg/cm2。铱资源极其匮乏且价格高昂,很多国家(如美国能源
吉林大学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3-9-27 05:19 , Processed in 8.287293 second(s), 8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