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郭强

[复制链接]

234

主题

236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8: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强,博士,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82年生,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程硕士学位(M. Eng.)。2006年-201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先进材料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任研究助理。2010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Ph.D.)。2010年9月加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学部应用物理及材料科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10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郭强对金属非晶、单晶及复合材料开展研究,擅长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和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开发具有优越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例如以氮化硅(SiN)微米尺度悬臂梁为平台,论证了金属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电子束光刻结合电镀的技术路线制备了直径100nm以下的金属单晶、双晶柱体式样,并测量其压缩、拉伸性能,以及在高能离子辐照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共十余篇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如Science、Smal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并多次获得主流媒体的报道。2010年获美国材料研究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年会优秀报告奖。在上海交通大学,郭强主要从事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姓名:         郭强
职称:         特别研究员
博导/硕导:         博导
所属二级机构:          复合材料研究所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材料D楼425室
邮编:         200240
E-mail:         guoq@sjtu.edu.cn
联系电话:         021-54742392
从事专业:        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习与工作简历:        
2001-2005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专业,理学学士
2005-2006 麻省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
2006-2010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先进材料专业,博士 (2009.3-2010.3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任研究助理)
2010-2012 加州理工学院 应用物理及材料科学系, 博士后
2012-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一        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方向二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情况            长期以来对金属非晶、单晶及复合材料开展研究,擅长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和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开发具有优越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例如以氮化硅(SiN)微米尺度悬臂梁为平台,揭示了金属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以电子束光刻结合电镀的技术路线制备了直径100nm以下的金属单晶、双晶柱体式样,并测量了其压缩、拉伸性能,揭示了其在高能离子辐照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共十余篇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如Science、Smal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并多次获得主流媒体的报道。2010年获美国材料研究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年会优秀报告奖。在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Y. Li, Q. Guo, J.A. Kalb, C.V. Thompson, Matching Glass-Forming Ability with the Density of the Amorphous Phase, SCIENCE, 322, 1816-1819, 2008,.
2. Q. Guo, M. Li, Y. Li, L. Shi, T.C. Chong, J. A. Kalb, C. V. Thompson, Crystallization-induced stresses in thin phase change film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3, 221907, 2008.
3. Q. Guo, J. H. Noh, P. D. Rack, P. K. Liaw, Y. Li, C. V. Thompson, Density change upon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Zr–Cu–Al thin films, ACTA MATERIALIA, 58, 3633-3641, 2010.
4. Q. Guo, J. R. Greer,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interface-containing Cu-Fe nano-pillars, SCRIPTA MATERIALIA, 66, 272-275, 2011.
5. Q. Guo, P. Landau, P. Hosemann, Y. Q. Wang, J. R. Greer, Helium implantation effects on the compressive response of Cu nanopillars, SMALL, 9,691-696,2013.

参加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申请专利        
荣誉和奖励        
2010 美国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年会优秀报告奖。
2012 青年##计划(第三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1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沙发
发表于 2018-9-16 08:54:10 | 只看该作者
2017年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经资格审核、通讯评议和专家评审,李赞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导师为复合材料研究所张荻教授、郭强特聘研究员。这是上海交大学生首次在该学会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据悉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此次共评选出5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李赞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仿生构型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通过仿生构型韧化设计和制备改善传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塑(韧)性倒置关系,并揭示了其机理。该研究不仅为创制具有高强、高模、高韧性能的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开辟了新思路,而且为现实生活中轻量化需求较高的航空、高铁、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提供了材料原型。


李赞,2011年通过直博推免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上海交大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开展高强韧仿生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机理分析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Nano Letters等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他引共200余次。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进行访问交流,在2017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11:14 , Processed in 0.08368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