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崔浩教授、王成新教授团队利用晶界工程实现二氧化钌高效、稳定的酸性析氧反应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06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08:37: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氧化铱因其具有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是目前工业上唯一的酸性析氧反应(OER)催化剂,但价格昂贵、储量稀少和活性低等问题限制了它的使用。相比之下,二氧化钌成本更低,活性相对二氧化铱更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材料。然而,如何令二氧化钌(RuO2)在极端酸性条件下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近日,我院崔浩教授、王成新教授以典型的红金石型二氧化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晶界工程策略来提升RuO2的酸性OER活性和稳定性的研究思路。通过简单的盐辅助重结晶方法,构建出来了富含晶界的二氧化钌多孔纳米片(GB-RuO2)。研究表明催化剂中丰富的晶界能够引发显著的拉伸应变并创造了不饱和的配位环境,不仅能够有效地稳定晶体结构,并增强了其对氧中间体的吸附能力。最终,GB-RuO2表现出低过电势(η10= 187 mV)和超低塔菲尔斜率(34.5 mV dec-1),并且在 0.1 M HClO4 中稳定运行超过 550 小时。以 GB-RuO2 催化剂为阳极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在 2 A cm-2 的电流密度下运行电压仅为 1.669 V,并在 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运行 100 小时,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关成果以“Grain-Boundary-Rich RuO2 Porous Nanosheet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Acidic Water Oxidation”为题发表于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我院2020级直博生何炜东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成新教授及其团队崔浩教授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405798)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
       崔浩,中山大学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2009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1、光电纳米材料研究;2、纳米能源材料的设计;3、纳米热动力学理论研究。
        王成新,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2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金刚石基的宽禁带半导体异质结及相关理论研究;2005年5月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2005年6月-2007年6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JSPS特别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2007年6月,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受聘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一直从事低维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应用及相关理论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26 21:54 , Processed in 0.10796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