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张清德研究员团队在甲醇/二甲醚低温氧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90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08:45: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C-H键的选择氧化是催化领域重要课题之一。同时含有C-H和C-O键的甲醇/二甲醚(DME)作为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可通过氧化的方式制备高值含氧化学品和清洁油品添加剂。然而由于醇醚分子中的C-H 键相对稳定,在较高反应温度下,竞争性的副反应(产物复杂)或深度氧化(生成COx)较易发生,而低温下却难活化。因此,实现温和条件下C-H 键活化氧化及目标产物的高选择合成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张清德研究员团队,针对醇醚分子中C-H键低温难活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富含Mo5+的钼锡催化剂,实现了二甲醚低温氧化(110℃)高选择性制甲酸甲酯(Sel. 96.3%),揭示了不饱和五配位五价钼Mo5c5+是低温氧化活性中心,此物种显著促进了反应的决速步CH3O*中C-H键的低温活化氧化。该成果近日以“Unsaturated Penta-Coordinated Mo5c5+ Sites Enabled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C–H Bonds in Ethers”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JACS Au期刊上 (https://doi.org/10.1021/jacsau.3c00479),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钼氧化物是一种典型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材料,因其配位结构多样、电子状态易调节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选择氧化反应。
  研究团队采用水热法构筑了具有丰富Mo5+物种的Mo-Sn催化剂(H-Mo1Sn2)。与传统的共沉淀法、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相比,水热制备的H-Mo1Sn2上无定形MoOx物种高度分散在SnO2表面,实现了在110 ℃下二甲醚低温氧化高选择性制备甲酸甲酯,比已有报道的反应温度降低了50 ℃(图1)。
图1. 二甲醚低温氧化活性及表征
  Mo物种的电子状态和配位结构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研究团队通过对催化剂的深度表征(低温 ESR、(quasi in-situ)XPS、(in-situ)XAFS、AC HAADF 等),发现新鲜H-Mo1Sn2催化剂存在较多的Mo5+,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存在Mo6+向Mo5+的转变,反应前后Mo5+主要以不饱和五配位的五价钼(Mo5c5+) 结构存在,通过进一步设计实验,确证了活性中心Mo5+5c 可在反应中原位生成,并且Mo中心原子高度配位不饱和(第一壳层总配位数为4.4)且Mo-O键键长明显缩短(1.77 ?,2.04 ?)。
  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与四配位MoO4和六配位MoO6相比,五配位MoO5不仅可明显降低二甲醚分子中C-O键解离的反应能垒,更是显著促进了解离后的CH3O*中C-H键的低温活化氧化(反应速控步骤)。基于18O2同位素实验,并结合理论计算等,研究团队提出了二甲醚低温氧化机理(图3)。
  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原位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不饱和五配位五价钼Mo5c5+是低温氧化活性中心,该结构在CH3O*中间体中C-H的活化氧化决速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研究团队进而设计了新型钼锡催化剂,实现了甲醇低温氧化制甲缩醛的重要进展,甲缩醛选择性接近100%,稳定性达到5000小时以上,具备了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的条件。进一步确证了催化剂表面Mo物种状态对甲醇/二甲醚分子中C-H活化氧化及目标产物的定向合成有重要的影响。
  该研究可为含C-H键的能源小分子低温氧化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催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72187, 2177328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2A073)、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DNL 201903)、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BK20180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2014155)、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24)等项目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支持。
         文章来源:山西煤化所
        张清德,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现兼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化学与材料分会会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煤化所小组组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青年能源与材料论坛”负责人。2002年7月毕业于聊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07年7月获中科院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期间曾应邀赴日本国立富山大学Tsubaki 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担任2020年第十八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大会负责人。主要从事二甲醚/甲醇分子活化及催化转化制柴油含氧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DMMx)和高附加值含氧化学品新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面上、一项青年)、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人才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自主研究课题及山西煤化所青年人才项目等。针对二甲醚分子活化与定向转化很难兼得的问题,揭示了二甲醚分子中C-H、C-O键的选择断键与定向转化生成新的C-O键、C-C键及其链增长机制。明确了催化剂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碱性的作用本质及协同效应。实现了C-O-C=O键、C-C(O)-C-O键及-C-O-C-O-C-O-C-O-C-键的定向形成。解决了二甲醚低温难活化、高效转化的难题,丰富了二甲醚分子活化理论,在二甲醚催化转化的新反应体系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了良好的研究积累。已在ACS. Catal.、Appl. Catal. B、J. Catal.、Chem. Eng. J.、Chem. Comm.、Green Chem. 及Catal. Sci. Technol. 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已指导毕业和在培养的硕博研究生10余名。指导的硕、博生多次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及国家奖学金。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14:41 , Processed in 0.09022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