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肖云峰、龚旗煌在微腔光频梳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3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7:13: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课题组首次讨论了光力微腔中的克尔孤子光频梳的存在,并揭示了一种新型的振动孤子态,为微腔克尔孤子光频梳的产生与调控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2022年2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光力微腔中的振动克尔光孤子》(Vibrational Kerr solitons in an optomechanical microresonator)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孤子,又称孤立波,于1834年首次被英国科学家罗素观察到,并很快从流体力学领域扩展到声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多个领域。微腔克尔孤子利用光学克尔效应补偿微腔内光学波包的色散,实现了具有高相干性的片上锁模激光,近年来在精密测量、时频标定、高速通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光学微腔在增强光学克尔效应的同时,其高密度光场也增强了光辐射压力,进而显著地改变了微腔中的光场动力学行为。然而,该方向的研究主要依靠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缺少细致的理论模型。
图1 (a) 光力微腔中的孤子脉冲示意图;(b) 光学和机械模式相互作用示意图
        针对上述问题,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课题组首先建立了多模光场和机械振子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图1),系统研究了光力微腔中克尔孤子在参数空间中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即使在强光力相互作用下,克尔光孤子仍然可以稳定存在。进一步,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由光力自持震荡引起的新型振动孤子态:孤子态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双曲正割型函数包络,与此同时发生周期性的振动(图2)。对孤子共振谱的分析和基于拉格朗日量的解析模型表明,光孤子通过光学弹簧效应补偿了机械振子的固有损耗以及背景光场的光学冷却效应,给系统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动力学行为。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了该体系中丰富的非线性现象,包含极限环、倍周期分岔与瞬态混沌。该工作有望为微腔孤子克尔光频梳的产生与调控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分频、高灵敏传感等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可行方案,并且为探索多体非线性相互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图2 (a) 不同时刻的超短孤子脉冲波形; (b) 光谱演化图
        课题研究人员包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石佳辰、2016级本科生纪青鑫(现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曹启韬、2017级本科生郁言(现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文静研究员。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山西大学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持。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肖云峰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近年来,以主要作者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他引5000余次,h因子43。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4、2017),1次入选由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光学重大进展”(2018),4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0、2016、2017、2019)。还获得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2013)、王大珩光学奖(2017)、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18)、饶毓泰物理奖(2018-2019)、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20)和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19)。
       龚旗煌,光学与光子学专家。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现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招生等工作,协助校长统筹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协管人事、师德师风工作。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提出通过电荷快速转移获得超快响应和大系数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光学测量,实现纳微结构超快光调控及电子态的人工调控。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奖和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科技奖等奖励。先后当选为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现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科协九届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2:14 , Processed in 0.08988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