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亮、陆之毅等在海水电解制氢技术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34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7 09:0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伟大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海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潮汐能等由于波动性强、环境苛刻使得其利用效率低,而“就地取材”,通过海上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海水制氢,一方面是“绿氢”的廉价高效制取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手段。然而,海水中存在的大量氯离子会造成阳极材料的严重腐蚀,进而导致电极损坏、电压过高。如何延缓氯离子对阳极材料的腐蚀是海水电解制氢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氢能材料与应用系统技术实验室所针对海水电解中阳极易受电解液腐蚀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电解液的调控,将海水电解制氢稳定性提升了5倍。研究发现在电解液中加入硫酸盐可以有效地延缓氯离子对阳极的腐蚀,提升海水电解制氢过程中阳极的稳定时长。研究人员以泡沫镍作为阳极,用不同盐浓度的电解液进行测试,观察到硫酸根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其耐腐蚀性,延长其在海水电解中的稳定时长。并通过对腐蚀电位、电流、电阻的分析,确认了硫酸根在防氯腐蚀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理论模拟和原位红外、原位拉曼实验均证明,在反应电位下,硫酸根作为强酸阴离子可以优先吸附在阳极表面形成负电荷层,进而通过静电斥力排斥氯离子远离阳极表面,从而达到了延缓氯离子腐蚀阳极的效果。进一步,以常规催化剂电极-镍铁水滑石阵列(NiFe-LDH/NF)作为阳极进行海水电解制氢反应,发现硫酸根依然能大幅度提升其稳定性。最后,在添加硫酸根的电解质中,NiFe-LDH/NF阳极在模拟海水和真实海水中400 mA cm-2电流下的稳定时长分别长达1000小时和500小时,是未添加硫酸根的传统电解质中稳定时长的近6倍。
图1 电解液中硫酸根防氯腐蚀作用及原理的探索
图2 电极表面吸附硫酸根离子对氯离子排斥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研究团队为解决海水电解制氢过程中氯离子对阳极的腐蚀问题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的新策略,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硫酸根,扰乱电极表面的离子吸附量,使硫酸根优先吸附在阳极表面,形成排斥氯离子的负电荷层,达到排斥氯离子及延缓氯离子对阳极腐蚀的效果。该工作以“The Critical Role of Additive Sulfate for Stable Alkaline Seawater Oxidation on Ni-based Electrode”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论文通讯作者为宁波材料所陈亮研究员、陆之毅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蒋昆副教授。相应专利“一种提高电解制氢过程中阳极稳定性的电解液改性方法(专利号:2021105682685)”已公开,专利发明人为陆之毅、马腾飞、徐雯雯和陈亮。
      该研究得到了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20Z059和2020Z107)、中国科学院“0~1”创新项目(ZOBDS-LY-JSC021)、博新计划(BX20190339)、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03N43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21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02088和22105214)、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0YF1420500)、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跨学科项目(SL2020MS007)等的支持。DFT计算由南京大学先进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支持。


       文章来源:宁波材料所
       陈 亮,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招生方向: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精细化学品催化。2001年获南京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Air Products & Chemical Inc.)从事储氢材料的开发研究。2007年5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并晋升为研究员。已在J. Phys. Chem. B/C、Phys. Rev. Lett.和J. Am. Chem. Soc.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陆之毅博士,现为宁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所团队人才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孙晓明教授。2016年-2019年期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纳米科学专家崔屹教授。陆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气体参与电化学催化剂的合成和性能调控以及电极结构设计。迄今为止,陆之毅博士已经发表SCI论文56篇,h-index为34。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或者通讯联系人在Nature Cat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等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6篇,他引大于2000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03:11 , Processed in 0.08995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