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古志远课题组:纳米孔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358

帖子

4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7:0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校化科院古志远教授课题组在纳米孔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Nonlinear Ion Transport through Ultra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上(Adv. Funct. Mater.2020, 30, 2004854,网址为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004854)。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杂志是Wiley公司的材料和化学领域的旗舰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6.836。
        固态纳米孔技术是近十年新兴的分析检测技术,其利用目标物通过纳米孔时引起的离子流变化,对目标物进行高时空分辨分析。该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精确性的特点,可应用于蛋白质分析、DNA测序、智能仿生材料和能源转化等领域。纳米孔中离子传输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而且可应用于仿生或者能源转化领域。
       二维材料在纳米孔的制备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其厚度薄、表面可制备孔径并可进行化学后修饰等特性比三维材料有更好的利用前景。目前研究领域内,二维材料主要有石墨烯、二硫化钼、氮化硼、PET等,这些报道揭示了纳米限域范围内自然界中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但是目前的多数材料需要在膜表面进行精确的制孔操作,制备过程繁琐昂贵,对人员专业要求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态纳米孔的发展。而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2-D MOFs)是新兴发展的片层材料,由于其本身具有多孔结构的特性,而且其种类繁多,很容易进行后修饰和孔径的改变,具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目前已经有MOFs应用到固态纳米孔领域进行离子传输的研究,而在超薄二维MOFs纳米片中尚未有突破。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的古志远教授课题组,采用本身具有多孔性的2-D MOFs作为固态纳米孔,提出基于电泳的MOFs纳米孔制备新方法,发现了MOFs纳米孔内非线性离子传输现象,并通过改变亲疏水性和孔径进行机理研究,最后以COMSOL多物理场模拟进行机理验证。
        首先通过电击穿打孔的方式在SiNx上制备纳米孔作为基底,其次利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直接合成了二维Zr-BTB-BA纳米片,利用电泳方式构建MOFs纳米孔的研究平台。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发现了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纳米孔内的离子传输受到电荷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共同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材料的疏水作用为主,导致了小电压范围内电流-电压(I-V)曲线平台的出现,且存在小幅度的离子整流;而在碱性条件下材料的电荷作用为主,电性发生改变,同时导致了离子整流的反转和增强。对比不同调剂合成的二维Zr-BTB-FA、Zr-BTB-PABA纳米片的亲疏水性,进一步验证了I-V曲线上平台的出现是纳米孔的疏水作用所引起,而电荷作用导致整流现象的发生。最后利用COMSOL模拟进一步研究了纳米孔内阴阳离子的传输行为,两种离子在不同电压极性时贡献电流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离子整流现象的发生。超薄MOFs纳米片非线性离子传输研究不仅对于理解纳米孔中传输机理有重要的意义,更对纳米孔在离子检测等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化科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张琦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2016级本科生曹沛生、2017级本科生程悦参与了该论文的研究工作,南京师范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古志远教授为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古志远,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特聘教授(择优资助)。近年来一直从事先进材料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致力于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发展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介质的高效分离方法;建立了基于MOFs的甲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富集新方法;率先拓展了MOFs水相仿生催化与传感应用;并获得了室温量子产率达99.9%的新型MOFs荧光传感器。期间在Acc. Chem. Res.(1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nal. Chem.(2篇)等化学与分析化学顶级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2篇,其中10篇入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截止目前,所发表论文被正面引用2400余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4 22:25 , Processed in 0.091411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