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鲁统部、张志明课题组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1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10:15: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驱动水分解产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有前途的策略。在均相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体系中,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高效光催化剂的开发。但在人工光合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光敏剂的设计与开发却鲜有报道。常用光敏剂由于对可见光吸收能力较弱,太阳能利用率低,导致光催化产氢效率普遍较低。开发稳定的、宽谱带与强可见光吸收的光敏剂是大幅度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最近,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鲁统部、张志明教授团队将具有强可见光吸收基团的BODIPY和香豆素引入到光敏剂中,设计合成了宽谱带与强可见光吸收的新型光敏剂,极大地拓宽了光敏剂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范围(约占可见光的50%)。其可见光催化产氢转换数高达115840,是传统铱基光敏剂的320倍,成为目前最高效的宽谱带吸收光敏剂分子。


研究成果以“A broadband and strong visible-light-absorbingphotosensitizer boosts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DOI:10.1038/s41467-019-11099-8;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099-8)。我校郭颂博士、张志明教授与鲁统部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2017级硕士研究生王平为论文第一作者,天津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鲁统部,男,博士,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后进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5年出站后留校任教。2016年调入天津理工大学工作。先后主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二十多项研究课题。已在包括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Chem. Sci., Chem. Commun.等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15篇, 其中SCI收录论文18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被他引5600余次, H指数43。2005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十四届化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现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新能源材料”创新学科引智基地中方负责人,“材料微结构”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CrystEngComm、Current Green Chemistry,  Journal of Crystallography、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等杂志编委,国际晶体学Acta C杂志共同编辑。


张志明,教授:2005 与 2010 年分别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博士学位论文获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3 –2015年在厦门大学,中国科大,复旦大学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任iCHEM Fellow,期间在芝加哥大学开展访问研究。2016年依托 “理工学者百人计划”人才引进项目加入天津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多金属氧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可控合成、宏量制备,及其在光/电催化分解水与 CO2还原领域的潜在应用研究。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Coord. Chem. Rev.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论文他引2600余次 (H-指数28),4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入选了国家优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7/7),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2/6)等奖励,担任Current Catalysis杂志编委及多个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02:44 , Processed in 0.145799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