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田春贵: 基于真空辅助路线实现Pt簇在SAPO-11上的高分散担载

[复制链接]

46

主题

74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15:48: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制备异构化烷烃是提高燃油品质(降低凝点、增加十六烷值、提高燃烧效率)的重要途径。该反应需经历脱氢-异构化-加氢三个主要步骤。传统的方法是将Pt(优异的加/脱氢催化剂)经浸渍沉积在分子筛(具有酸性位的催化异构化载体)上获得具有金属位/酸性位的双功能催化剂。这种浸渍路线获得的Pt颗粒尺寸较大且在载体上分散不均匀,导致Pt与载体孔口处的酸性位协同较差,需在较高的担载量(≥0.5%)时才能达到较好的加氢异构化效果。降低Pt担载量并提高催化剂性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SAPO-11(S-11)等分子筛孔口处具有利于异构化反应的酸性位点,且孔间距约为1nm。基于该特点,黑龙江大学付宏刚教授团队设想将尺寸约为1nm的Pt簇高分散沉积在S-11上可获得Pt催化加/脱氢能力强、对载体酸性位点覆盖少及Pt金属与酸性位高效协同的双功能催化剂。团队认识到载体孔道内的气阻会削弱金属母体与载体的作用,致使Pt尺寸较大、分散性不好,降低了其与载体的协同催化效果。因此,发展了基于“真空辅助”的路线实现Pt在S-11上的担载(V-Pt/S-11)。真空处理降低分子筛孔道气阻后,孔道强的毛细管作用会增强Pt母体与载体的作用力,促进其在孔口附近富集(部分进入孔道)。通入氢气可使Pt物种在孔口附近还原形成Pt核,进而生长形成分散的约1 nm的Pt簇。测试指出,担载痕量Pt簇(0.15wt.%)的V-Pt/S-11具有优异的催化十六烷加氢(n-16)异构化性能 (n-16转化率≈94.3% 时异构化选择性≈94.4%),远高于传统浸渍法获得的催化剂(n-16转化率为≈90%时异构化选择性≈88%)及文献报道催化剂的性能。在连续运行100 h后,催化效果没有显著变化。即使在更低的Pt担载量时(0.035%wt),V-Pt/S-11仍具有优于传统浸渍法获得的高担载量催化剂的性能。进而,团队证实V-Pt/S-11也具有优异的催化基础油加氢异构化能力,降凝超过40oC,证明其在燃油催化降凝中的应用潜能。该工作为设计低贵金属、高效协同的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研究工作发表在Small Methods, https://doi.org/10.1002/smtd.201800510。第一作者为黑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王东旭,田春贵教授和付宏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7 20:01 , Processed in 0.14034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