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吕华教授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13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6:46: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吕华 研究员,就职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1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系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化学与材料、蛋白质化学与药物和生物医药工程。

吕 华,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生物医药工程,化学生物学
办公地址:B区105
电话:+86-10-62745285
电子邮件:chemhualu@pku.edu.cn
课题组网页:www.chem.pku.edu.cn/luhua

研究经历
2014 - 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员,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
研究兴趣与领域: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生物医药工程,化学生物学
2011 – 2014 博士后,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化学系
研究经历:位点特异的抗体偶联物的合成和癌症治疗的应用
导师: Prof. Peter G. Schultz
2006 – 2011 博士,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经历:NCA可控开环聚合,聚多肽高分子的合成和生物应用
导师: Prof. Jianjun Cheng
2002 - 2006 学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经历:磁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导师:高松教授,院士
有机与高分子发光二极管材料;导师:裴坚教授

获奖及荣誉
2013 ACS-AKzoNobel Award for Outstanding Graduate Research in Polymer Chemistry (only one awardee each year)
2012 Honorable Mention Award, IUPAC Prize for Young Chemists
2011-2014 Damon Runyon Cancer Research Foundatio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Award
2011 Racheff-Intel Awards, UIUC
2010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10 Yee Memorial Fellowship, UIUC
2010 6th Excellence in Graduate Polymer Research Symposium, ACS
2002-2006 北京大学明德奖学金(四年)
2002 第34界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NA是上亿年的自然进化的产物。跟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高分子相比,生物大分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通常都有明确的一级结构,比如单分散的分子量以及确定的单体序列(如果我们不考虑表观遗传修饰)。这样明确的一级结构赋予了生物大分子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包括遗传信息的读写和存储,蛋白的折叠,生物分子之间的识别和相互作用等,也是他们复杂而精巧的生物功能的来源。毫无疑问,大自然这种精致的力量仍然是现代化学所不能企及的。
我们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来搭建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这两个不同世界之间的桥梁。我们将运用合成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技术和手段来解答基本的科学问题和原理,并提供新材料以满足重大的实际需求。举例来讲,我们对如下(但不局限于)研究课题特别感兴趣:1) 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学和技术用于制备新型生物大分子-高分子的复合材料; 2) 通过合成高分子来精确地调控生物大分子功能与活性; 3) 发展可用于各种生物医药用途的新材料和新体系,比如通过RNA干扰疗法或免疫疗法用于癌症的治疗,发展疫苗用于感染疾病; 4) 通过仿生手段寻找可行的途径用于合成单分散和序列可控的人工高分子。
我们正在积极地招收研究生,本科生,博士后和技术员。我们尤其欢迎那些有动力,有决心,有执行力,并且富有合作精神的优秀候选者。如果有兴趣加入我们,欢迎随时通过致信chemhualu@pku.edu.cn 联系我们或者递交申请材料 (申请信和简历)。
我们将始终致力于创造活跃而友好的研究氛围,激励年轻一代的科学工作者们不断地拓展他们的科学热情和领地,帮助他们发展成功的职业道路并获得理想的下一个职位。


代表性论文
  • Hua Lu*, Jing Wang, Ziyuan Song, Lichen Yin, Yanfeng Zhang, Haoyu Tang, Chunlai Tu, Yao Lin*and Jianjun Cheng*, " Recent Advances in Amino Acid N-Carboxyanhydrides and Synthetic Polypeptides: Chemistry, Self-assembly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Chem. Comm. 2014, 50, 139-155(Invited Feature Article)
  • Hua Lu†, Danling Wang†, Stephanie Kazane, Tsotne Javahishvili, Feng Tian, Frank Song, Aaron Sellers, Barney Barnett and Peter G. Schultz*, "Site-specific Antibody-polymer Conjugates for siRNA Delivery ",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3885–13891 (†equal contribution)
  • Nathan Gabrielson, Hua Lu, Lichen Yin, Kyung Hoon Kim and Jianjun Cheng*, "A Cell-Penetrating Helical Polymer for siRNA Delivery to Mammalian Cells ", Mol. Ther. 2012, 20, 1599-1609
  • Nathan Gabrielson†, Hua Lu†, Lichen Yin, Dong Li, Fei Wang, and Jianjun Cheng*,"A Reactive Cationic α-Helical Polypeptide Template for Non-Viral Gene Delivery",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143-1147 (†equal contribution)
  • Highlighted by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issue of Dec. 19, 2011
  • Hua Lu, Jing Wang, Yugang Bai, Jason Long, Shiyong Liu*, Yao Lin* and Jianjun Cheng*, "Ionic Polypeptides with Unusual Helical Stability", Nat. Commun., 2011, 2, 206
  • Jing Wang, Hua Lu, Ranjan Kamat , Sai Venkatesh Pingali , Volker S. Urban, Jianjun Cheng* and Yao Lin*,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from Polypeptide-Grafted Comb Polymer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2906-12909.
  • Highlighted by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issue of Aug. 15, 2011
  • Hua Lu, Yugang Bai, Jing Wang, Yao Lin and Jianjun Cheng*, "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γ-(4-Vinylbenzyl)-L-Glutamate N-Carboxyanhydride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peptides", Macromolecules, 2011, 44, 6237-6240;
  • Cover art of Macromolecules, Volume 44, Issue16, August 23, 2011
  • Hua Lu, Jing Wang, Yao Lin* and Jianjun Cheng*, “One-Pot Synthesis of Brush-Like Polymers via Integrated Ring-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of Amino Acid N-Carboxyanhydride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3582-13583 Highlighted by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 issue of Sept. 14, 2009.
  • Hua Lu and Jianjun Cheng*, “N-Trimethylsilyl amines for 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amino acid N-carboxyanhydrides and facile end 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peptide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2562-12563
  • Hua Lu and Jianjun Cheng*, “Hexamethyldisilazane-Mediated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of alpha-Amino Acid N-Carboxyanhydrideshydride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4115-14116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3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沙发
发表于 2018-5-8 08:57:50 | 只看该作者
蛋白质-聚氨基酸偶联物的高效合成与应用
张冲 , 吕华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作者简介: 吕华, 男, 1983年出生.2006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 2011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博士学位, 2011~2014年在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2015年度获得中组部青年##计划支持(第十一批)资助.研究方向包括可控开环聚合、聚氨基酸生物材料和蛋白质偶联物;
通讯作者: 吕华, chemhualu@pku.edu.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1474004,21434008)资助项目


摘要: stringUtils.convertMathHtml(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是重要的临床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来替代传统的聚乙二醇和发展高效、位点特异性的偶联方法是该领域目前所面临的2个重要挑战.聚氨基酸是一类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含有丰富侧链官能团的仿生功能高分子,在蛋白质修饰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有较大潜力的聚乙二醇替代物.本专论主要从新型α-氨基酸-N-羧基酸酐(N-carboxyanhydrides,NCA)可控开环聚合方法、聚氨基酸原位官能化制备位点特异性蛋白质偶联物、扩展功能聚氨基酸分子库调控蛋白质功能等3个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聚氨基酸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这类新型偶联物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展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47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板凳
发表于 2019-11-25 17:47:25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硒聚氨基酸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应用
批准号        21975004       
学科分类        生物医用高分子 ( B050202 )
项目负责人        吕华       
依托单位        北京大学
资助金额        65.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90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地板
发表于 2022-12-29 09:50:42 | 只看该作者
2022年12月17日,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成功在“云端”举办。本次共评选出“杰出成就奖”3人,“科技成果转化奖”1人,“学者奖”18人。我院吕华老师获得“学者奖”。
        奖项设立于2007年,旨在奖励从事生命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并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287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获奖,其中有27位获奖者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年龄为29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123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5#
发表于 2024-2-27 08:52:31 | 只看该作者
近日,中国化学会公布了第十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名单,我院吕华教授获此殊荣。本次获奖的还有我院2007级研究生校友、四川大学教授余达刚。
  中国化学会与英国皇家化学会于2007年共同设立“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表彰年龄40周岁以下,在化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诸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创性或重要创新性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截止至2023年共授予40位获奖者。
  科研工作介绍:吕华教授聚焦生物基高分子的合成化学、生物偶联及其医学应用,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保障国民健康,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发展了廉价、“皮实”且耐水的氨基酸N-环内酸酐(NCA)单体合成与开环聚合聚合方法,促进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聚氨基酸如聚谷氨酸与聚脯氨酸的可控、高效与高通量合成,有望为聚氨基酸的规模化制造提供可行方案。2.提出并发展了多个原位构筑偶联“把手”和原位引发聚合的蛋白质偶联新策略,提出了“聚集诱导聚合”概念,实现了聚氨基酸、聚二硫化物等可降解高分子与蛋白的高效定点偶联,具有可观的药物转化潜力。3.设计合成了基于氨基酸的内硫酯新单体,实现了其可控聚合及在温和条件下的可控降解与循环回收,为可循环回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提供了巧妙的设计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 07:29 , Processed in 0.09172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