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郑智平

[复制链接]

22

主题

32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6:0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智平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于1987和1990年分获北京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师从M. Frederick Hawthorne教授,郑智平教授于1995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Richard H. Holm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7年起,郑智平教授受聘于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及科研与人事副系主任。2017年7月聘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郑智平教授曾任厦门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暨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1引智计划”教授(2006-2012)。在2011-2016期间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任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应用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暨前沿化学所创所所长。

郑智平
讲席教授
化学系
0755-88018372
zhengzp@sustc.edu.cn
研究方向
功能配位化合物、金属有机催化剂等


郑智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以及稀土元素功能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表征、性质研究以及材料应用,是稀土配位化学及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与专家。研究领域涉及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纳米以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其关于金属团簇化学、超分子化学以及以金属簇为基的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一流水准,其中针对水相稀土团簇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稀土配位化学及材料化学的一个新领域。郑智平教授在包括Nature Chemistry、Nature Material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7篇被选为期刊的封面文章。此外郑智平教授还应邀在学术专著中撰写了10个章节,包括作为客座编辑,编著了第一本关于稀土及锕系元素簇合物化学与材料的专著。郑智平教授曾任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主题编辑(Topic Editor),现任顾问、Journal of Rare Earths海外编委以及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编委。201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获得荣誉
Excellence in Teaching,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7)
Young Observer,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2005)
International Junior Award, European Rare Earth and Actinide Society(2003)
US NSF CAREER Award(2003)
China Bridge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1999)
Research Corporation Innovation Award(1998)
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Inorganic Chemistry, UCLA(1995)
Ralph Bauer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UCLA(1994)
Graduate Achievement Award, UCLA(1994)


研究方向
1)功能配位化合物、金属有机催化剂
2)稀土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磁性质
3)稀土及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4)环境友好可回收金属催化剂
5)金属团簇光限阈材料


1)  “Selective formation of Chromogen I from N-acetyl-D-glucosamine upon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Zheng, X. ; Peng, J.; Livera, M. M. S.; Luo, Y.; Wang, Y.; Kong, X.; Long, L.; Zheng, Z.; Zheng, L-S. Inorg. Chem. 2017, 56, 110-113 (Highlighted in C&EN, issue of January 2, 2017).
2)  “Amidine production by the addition of NH3 to nitrile(s) bound to and activated by the Lewis acidic [Re6(m3-Se)8]2+ cluster core” Corbin, W. C.; Nichol, G. S.; Zheng, Z. Inorg. Chem. 2016, 55, 9505-9508.  
3)  “High proton conduction at above 100°C mediated by hydrogen bonding in a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ang, Q.; Liu, Y.; Liu, S.; He, D.; Miao, J.; Wang, X.; Yang, G.; Shi, Z.; Zheng, Z. J. Am. Chem. Soc. 2014, 136, 12444-12449.
4)  “Keplerate magnetic cluster featuring an icosidodecahedron of Ni(II) ions encapsulating a dodecahedron of La(III) ions” Kong, X.; Ren, Y.; Long, L.; Zheng, Z.; Huang, R.; Zheng, L. J. Am. Chem. Soc. 2007, 129, 7016-7017 (Highlighted as “News of the Week” in C&EN 2007, issue of May 21; p9; Research Highlights in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 2, 388-389; Research Highlights in Nature 2007, 447, 1035).
5)  “First oxadiazole-functionalized terbium(III) b-diketonate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Wang, J.; Wang, R.; Yang, J.; Zheng, Z.; Carducci, M. D.; Cayou, T.; Peyghambarian, N.; Jabbour, G. E. J. Am. Chem. Soc. 2001,123, 6179-6180 (Highlighte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EN 2001, issue of July 2, 2001; p2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 15:23:39 | 只看该作者
讲座题目:Lanthanide-Containing Clusters–Beyond Structural Beauty
  主讲嘉宾:郑智平教授
  讲座时间: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14:00
  讲座地点:西北大学化材楼1005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郑智平教授于1995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学位,师从M.Frederick Hawthorne教授,随后在哈佛大学Richard H.Holm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97年起,郑智平教授受聘于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及科研与人事副系主任。2017年7月聘为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深圳格拉布斯(Grubbs)研究院执行院长。在2011-2016期间,郑智平教授受聘于西安交通大学,任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应用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暨前沿化学所创所所长。
  郑智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以及稀土元素功能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表征、性质研究以及材料应用。郑智平教授在包括Nature Chemistry、Nature Material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郑智平教授曾任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主题编辑现任顾问、Journal of Rare Earths海外编委以及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编委。201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8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板凳
发表于 2019-1-25 08:57:43 | 只看该作者
1月13日,应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南方科技大学郑智平教授来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第二化学楼101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Lanthanide-containing clusters: Beyond structural beauty”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瑜教授主持。
        郑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对水、甲醇产氢和电催化剂全解水的一系列展望,紧接着介绍了稀土金属以及过渡元素团簇化合物的分子基与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质研究以及在光、电、磁、能源、医药、催化等现代化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应用。郑智平教授生动地介绍了稀土纳米团簇可以模拟核酸生物酶参与RNA、DNA的水解。之后他详细说明,稀土金属元素虽然因为镧系收缩化学半径相近,因此化学反应性很相似,但由于电子构象的差异性导致其物理性质有较大区别。同时,稀土金属元素离子容易与氢氧根形成沉淀导致复杂的后续处理,因此在水溶液反应中,需要精确调控氢氧根的浓度,保证其在合适的、低PH值下进行反应避免过度水解。郑智平教授通过稀土金属元素与氨基酸的配比化合物分子骨架结构的图片展示,生动而形象地讲述了不同稀土金属元素与氨基酸配比化合物构象和性质的差异,并详细说明了原因。郑教授还列举了稀土金属元素研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最后,郑教授展示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系列稀土原子与Ni、Co等过渡金属原子组成的高核纳米团簇,有些粒径甚至达到了3.5nm,并提出了进一步通过物理浸泡等方法向团簇空腔中引入C60等作为微型化学反应器的创造性想法。
         郑智平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讲解生动、内容充实,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精彩的报告引发了师生们浓厚的兴趣,现场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活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259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3
地板
发表于 2019-9-9 15:04:31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效稀土多核簇合物磁制冷剂的合成及其磁热效应研究
批准号        21971106        学科分类        功能配合物化学 ( B010503 )
项目负责人        郑智平        负责人职称                依托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
资助金额        66.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19 年 09 月 09 日 至2019 年 09 月 09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5#
发表于 2021-12-23 11:52:08 | 只看该作者
电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生产氢能的有效方法,然而其阴极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因涉及四电子转移和含氧中间体的生成和转换,动力学缓慢且具有较高过电势,是电催化分解水的主要能耗来源,因此需要寻找高效的OER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层状双氢氧化合物(LDHs)因廉价高效等特点成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OER催化剂,尤其是FeCo双金属LDHs,两金属位点间电子相互作用使得具有高活性的高价钴更易于生成,展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然而,目前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和长期稳定性还不能满足需求。CeO2作为助催化剂,其自身Ce3+/Ce4+氧化还原特性和充足的氧空位利于电子的转移以及氧气的存储,利于基底催化剂性能的提升。虽有已报道关于CeO2助催化效应的研究,但CeO2效应的讨论主要是基于对其氧化还原性质和氧空位存在的一般理解,缺乏原子层面CeO2修饰后的异质界面发生的电荷传递与转移机理的可视化直接证据。
        本研究工作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CeO2纳米纳米颗粒 (~ 5nm)与蒲公英状双金属FeCo LDH进行复合形成CeO2-FeCo LDH异质结构,借助球差电镜对CeO2与FeCo LDH的异质界面进行原子级表征,证实CeO2/FeCo LDH异质界面的形成,并对CeO2负载前后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进行评估,证实了CeO2优异的助催化功能。为了揭示这一构效关系,本工作利用球差电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相结合的手段,第一次从原子层面揭示了CeO2修饰后的异质界面发生的电荷传递与转移机理。CeO2的存在使得金属位点发生了明显的氧化,产生出更高价态的Co3+阳离子,增加了位点的路易斯酸性,加快了反应决速步中间体的生成与转化,同时,对应的原位拉曼检测出低电压下对应的中间体Co-OOH生成信号,清晰明确的证实了这一过程中CeO2的助催化作用。
        为了探讨CeO2对OER催化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研究。起始电位、过电位和Tafel斜率等关键参数表明,CeO2修饰的FeCo LDH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性能,证实CeO2的优异功能化作用。通过XPS和EELS分析,研究了CeO2和未修饰的FeCo LDH界面上的电子结构变化,并由此确定了催化活性位点Co3+的增加。原位拉曼光谱观察到在还原电位下Co-OOH的加速形成,Co-OOH是O2释放之前的中间体。本工作首次确定了CeO2修饰在非均相界面上的原子水平和具体位置,特别是原子态和电子结构的演化。在此基础上,得到了CeO2功能化的可视化直接证据,特别是在异质界面上Co3+的明显增强,并阐明了反应机理。


文章信息
Yanyan Li, Wen Luo, Duojie Wu, Qi Wang, Jie Yin, Pinxian Xi, Yongquan Qu, Meng Gu, Xinyu Zhang*, Zhouguang Lu* & Zhiping Zheng*. Atomic-leve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n oxygen-evolving catalyst and the effects of CeO2 functionalization.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9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22:08 , Processed in 0.09686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