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苏州大学迟力峰教授课题组对Au(110)面上烷烃聚合反应构效关系的研究

[复制链接]

56

主题

66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08:09: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烷烃的选择性C-H键活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几年前,迟力峰教授团队就发现Au(110)面上吸附的烷烃分子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约170℃)发生端甲基以及次端基的C-H键活化并引发分子间聚合(Science, 2011,334, 213)。该工作对于金催化的选择性C-H键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之前的研究中,人们对于Au(110)表面的催化活性位点并不清楚,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从(1×2)重构到(1×3)重构的转变。由于Au(110)的(1×2)重构表面是具有热稳定性的表面,因此要澄清该问题,并探讨烷烃在Au(110)表面聚合反应的构效关系存在着障碍,即如何获得分子吸附的(1×3)重构表面。最近,迟力峰教授课题组报道了该工作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在烷烃上引入侧链基团或者使用低能电子束照射,可以获得全局(引入侧链基团这一方法)或者局部(低能电子束辐照的方法)覆盖了烷烃类分子的(1×3)表面。他们利用这些表面,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表征比较了(1×2)和(1×3)重构对于烷烃聚合反应的差异。

图1. 低能电子束(LEEs)辐照法构建覆盖了分子的Au(110)-(1×3)重构表面


实验结果证实,Au(110)的(1×3)重构表面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结构分析以及理论模拟表明,这种高活性来源于(1×3)沟槽内额外的一列金原子,这些金原子是表面具有较低配位数的金原子,符合之前人们在CO氧化中金原子催化能力研究的结论。该工作在精准的实验和理论计算中明确了Au(110)表面的催化活性位点,也为今后C-H键活化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相关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J. Am. Chem. Soc. 上,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是苏州大学的迟力峰教授和张海明副教授,第一作者是苏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孙科伟
图2. Au(110)-(1×2)和(1×3)两种重构表面对于烷烃C-H键活化能力的比较


图3. 封面

该论文作者为:Kewei Sun, Aixi Chen, Meizhuang liu, Haiming Zhang, Ruomeng Duan, Penghui Ji, Ling Li, Qing Li, Chen Li, Dingyong Zhong, Klaus Müllen, Lifeng Chi
Surface-Assisted Alkane Polymerization: Investigation on Structure−Reactivity Relationship
J. Am. Chem. Soc., 2018, 140, 4820, DOI: 10.1021/jacs.7b0909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8:56 , Processed in 0.11883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