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铁生

[复制链接]

58

主题

70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7:3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铁生,郑州大学教授。于1987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6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 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8-2019)。主要从事纳米自组装分子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 Langmuir, Nanoscal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Green Chemistry,ChemCatChem, J. Mater. Chem, 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Molecular Catalysis等发表有关研究论文80余篇,、编著教材2部,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共20项。



姓名:李铁生  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高分子、信息材料、纳米催化薄膜材料
  1.学历和工作简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7年7月至1990年8月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化学教研室任教。
  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在吴养洁院士的指导下从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的研究,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至199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作为研究生在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学习。
  1998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学习,在Miyashita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光刻技术的研究,并于2001年3月26日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5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中西研究室作为博士后研究员,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2003.4-2005.6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4.6-至今 郑州大学 化学系, 教授
  至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18篇。国际国内交流会议邀请报告8篇。主编《有机化学》一部,参编《高聚物结构分析》,《现代材料分析方法》二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承担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
  2.主要研究内容: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信息材料、纳米催化薄膜材料等,具体内容如下:
  1)有机高分子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根据需要设计、实现分子水平上组装;提高光刻材料的分辨率并应用到光刻技术等实际生产中。
  2)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主要从事合成聚二乙炔衍生物并对其固体拓扑聚合性质和应用研究。
  3)大环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设计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卟啉衍生物,对其电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4) 有机发光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主要从事发光材料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5)纳米催化自组装分子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主要从事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催化机理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98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沙发
发表于 2020-1-15 16:55:57 | 只看该作者
主题 有序亚胺环钯自组装催化薄膜的制备及性质
活动时间 2019年12月15日 15:00 - 2019年12月15日 16:00
活动地址 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2
主讲人 李铁生 教授(郑州大学)
主持人 李光琴 教授


报告摘要:
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单、双(多)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其非均相催化催化机理是具有挑战性研究课题之一。主要体现在如何调节催化活性中心电荷分布、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载体与配体选择及阐明催化机理。我们课题组主要同过设计、合成含有亚胺、双亚胺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通过自组装方法、电化学聚合方法或二者有效结合制备具有分子排列规整、形貌或者孔径可调,层间距及厚度可控,层内、层间结合力强,力学性能优良且易于纯化和分离的单层、多层多金属单双亚胺分子组装体,并应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研究其分子排列形式、形貌及聚集态结构、微环境结构的形成、转化及调控原理,重点解决和阐明非均相催化活性中心形成机理、不同金属协同催化机理,探索并总结配体结构、排列方式、载体选择、金属组分组成、电荷分布等对催化活性影响的基本规律,从而实现催化活性可控的目的。


报告人简介:
李铁生教授, 于1987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6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 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8-2019)。主要从事纳米自组装分子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 Langmuir, Nanoscale,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Green Chemistry,ChemCatChem, J. Mater. Chem, 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Molecular Catalysis等发表有关研究论文80余篇,、编著教材2部,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共20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5 03:41 , Processed in 0.08352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