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化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

2017-11-9 10:13|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221| 评论: 0

摘要: ,分析化学家 1937年12月24日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1-1984年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留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 ...

 陈洪渊,分析化学家 1937年12月24日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1-1984年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留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测试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副理事长;《 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 化学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科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成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学科评委;江苏省质量协会、学会副理事长;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1991-1994)。 长期从事电化学分析基础、仿生催化、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微全分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卓有成就。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委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973纳米科技项目课题和与基金面上项目等。迄今已发表论文640余篇, H因子为46;专利7项;合编著译书6册,百科全书或专著4专章;《21世纪化学丛书》和《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辑)》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国家教委(1998)与教育部(1999)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术成就

 提出了超微电极及其阵列的几种理论模型,解决了一系列耦联化学反应多级电极过程复杂体系稳态电流的求解问题;阐明了超微电极扩散层重叠对阵列总电流的影响及计算公式,有关成果已被写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联合会化学(IUPAC)电分析化学委员会正式通过的IUPAC正式技术报告中;提出了各种电极表面功能化和形成各种类型催化膜的新方法,发现促进蛋白质电子传递的新材料、构建了一系列三维有序仿生催化界面,据此建立了几十种有关核酸、蛋白质(酶)、辅酶和生物活性小分子等的高灵敏、高选择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的稳定、长寿的生物传感器件,在生物物质检测和医疗诊断上有广阔的用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拓宽了电化学方法在芯片实验室中的应用范围。所建立的各种分析方法和传感器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推介。

 他成功地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降低了NADH氧化过电位600mV,并研制成一系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件;他组成了三维有序膜,为发展新型高效生物传感器创造了条件。在国际上,他首次观察到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使其测定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发展了微电极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并在衡量生物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与电化学分析中,使三种检测低达amol级高灵敏度。

 198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深造两年。与国际著名电化学家R.Neeb教授合作研究,回国时,得国际“VW-Stiftung”组织国际合作科研基金,1986年、1989年,两次重访联邦德国。在德国期间,一次,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数据,推导出一个电化学电流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其实验资料拟合与理论公式的偏差在5%以内,陈洪渊对此提出质疑。经一星期研究后,他导出的普适公式更为准确,其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拟合误差在±0.5~1.5%以内,此后他的这个公式经常被引用。

 主要论著

 1.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nanocomposite of chitosan and carbon nanotube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

 XL Luo, JJ Xu, JL Wang, HY Chen*,

 Chem. Commun., 2005, 2169-2171.

 2.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ussian Blue Modified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H2O2,

 G Zhao, JJ Feng, QL Zhang, SP Li, HY Chen*,

 Chem. Mater., 2005,17(12); 3154-3159.

 3.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Chitosan Hydrogel for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ation through Gold Nanoparticles Self-assembly,

 XL Luo, JJ Xu, Q Zhang, GJ Yang, HY Chen*,

 Biosens & Bioelectron, 2005, 21, 190-196.

 4.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Ⅱ)- Zirconia-Nafion composite films applied as solid-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 fo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N Ding, JJ Xu, HY Chen*,

 Electrophoresis, 2005,26,1737-1744.

 5.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 for Non-electroactive and Electroactive Analytes in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

 JJ Xu, N Bao, XH Xia, Y Peng, HY Chen*,

 Anal. Chem., 2004, 76(23), 6902-6907.

 6. Separation of Proteins on Surface Modified Poly (dimethylsiloxane) Microfluidic Devices,

 YH Dou, N Bao, JJ Xu, F Meng, HY Chen*,

 Electrophoresis, 2004, 25, 3024-3031.

 7. Heterostructured Bi2Se3 Nanowires with Periodic Phase Boundaries,

 XF Qiu, C Burda, RL Fu, L Pu, HY Chen, JJ Zhu,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6276.

 8. Multilayers assembly of Prussian blue nanoclusters and enzyme-immobilized poly (toluidine blu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lucose biosensor construction,

 D Zhang, K Zhang, YL Yao, XH Xia, HY Chen,

 Langmuir 2004, 20, 7303-7307.

 9. A novel glucose ENFET based on the special reactivity of MnO2 nanoparticles,

 XL Luo, JJ Xu, W Zhao, HY Chen*,

 Biosens. Bioelectron. 2004, 19, 1295-1300.

 10. The immobilization of hepatocytes on 24 nm-sized gold colloid for enhanced hepatocytes proliferation,

 Gu HY, Chen Z, Sa RX, Yuan SS, Chen HY*, Yu AM,

 Biomaterials 2004, 25, 3445-3451.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7:47 , Processed in 0.051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