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卓课题组:生物医用抗菌研究获进展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13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09:44: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龋齿,俗称蛀牙,是一种在细菌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对牙齿进行的慢性“腐蚀”。在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龋齿的发病率普遍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龋齿患者已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小小的细菌是如何“腐蚀”我们坚不可摧的牙齿?而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变形链球菌是公认的龋齿致病菌,这是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变形链球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是将蔗糖通过葡糖基转移酶的酶促作用合成葡聚糖,使细菌牢固附着在牙齿表面并形成生物膜(牙菌斑),造成膜下局部缺氧条件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力庇护。一旦生物膜成熟,只靠简单的漱口是无法去除的;含氟牙膏刷牙也仅能去除口腔中40%-60%的牙菌斑。同时,变形链球菌可将口腔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使得牙齿局部pH过低而导致牙齿开始腐蚀。因此,减少口腔微生物的滋生,是治疗龋齿的关键。
  图1 纳米复合材料(ZnO2-Cu@RB)对变形链球菌及其口腔生物膜的影响示意图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创新人才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陈课题组利用金属过氧化物(ZnO2-Cu)与抗菌药物孟加拉玫瑰红(Rose Bengale, RB)的结合,首次发展出一种pH响应型的纳米复合材料(ZnO2-Cu@RB)。该纳米材料在酸性生物膜微环境中产生过氧化氢和二价铜离子,发生类芬顿反应而生成高毒性的羟基自由基,从而高效且快速灭杀生物膜内变异链球菌。同时,该纳米材料在较低剂量时即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产酸能力及其生物膜的形成,有效遏制了龋齿的发生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纳米材料只在酸性生物膜微环境中发挥效应,因而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极小,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该工作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龋齿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新策略。相关成果以“Bacterial biofilm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copper-doped zinc per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enhancing chemodynamic therapy”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http//doi.org/10.1016/j.cej.2022.137214)。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宇翔为本文第一作者,陈卓研究员和刘雯珍博士后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团队在生物医用抗菌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抗菌作用机制(Dyes and Pigments 2020, 179, 108392);基于镧系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近红外触发抗菌和抗真菌光动力疗法(Nanoscale 2018, 10, 15485);以及针对多重耐药株——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治疗(Nanoscale 2020, 12, 13948)。
  论文信息:
  Bacterial biofilm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copper-doped zinc per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enhancing chemodynamic therapy
  Yuxiang Zhang, Wenzhen Liu*, Yunmei Huang, Yanhuang Wang, Xueyuan Chen, Zhuo Che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 DOI: 10.1016/j.cej.2022.137214


       文章来源:福建物构所
       陈卓,女,籍贯福建福州,博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任教于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并先后获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2008年任职于美国芝加哥罗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医学中心,从事分子药理学和治疗学研究,共同主持或参与多项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国家卫生部(NIH)项目。2008年作为海外引进人才,任职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展肿瘤生物学研究。2009-2012年,荣获丹麦政府(外交部)提供的Danida Fellowship,与丹麦奥胡斯大学开展关于肿瘤与蛋白水解酶的分子生物学合作研究。近年来致力于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及抗菌药物的研发及其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研究,在Acta Biomaterialia, Nanoscale, Theranostics, 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0多篇,近5年SCI他引880多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多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07:39 , Processed in 0.09003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