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肖云峰、龚旗煌课题组在集成光频梳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202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2:2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龚旗煌院士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文富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集成微腔光频梳领域取得进展:利用合成势阱场首次在同一微环谐振腔上实现了具有32种重复频率的孤子晶体光频梳,其重复频率覆盖了多个射频波段和太赫兹波段。
       近年来,集成微腔光频梳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激光雷达、相干通信、精密光谱、微波光子学、集成光钟和量子光源等领域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然而,微腔孤子的产生通常具有随机性,为集成光频梳实际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为此,联合课题组引入外部控制光场,通过其与泵浦光拍频形成的腔内光场势阱,实现了对孤子的捕获和操控,从而得到腔内孤子等间隔排布的合成孤子晶体光频梳(也称为完美孤子晶体光频梳)。合成孤子晶体光频梳的实现打破了微腔尺寸对孤子光频梳重复频率的限制,例如在一个自由光谱范围为49GHz微腔内实现了高达1.57THz重复频率的孤子光频梳;并且,孤子晶体排布的有序性使得梳齿功率得到巨大提升,例如N孤子晶体光梳总功率相对于单孤子增强了N倍,而其单根梳齿功率则增强了N2倍,为高功率微腔光频梳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1.任意合成孤子晶体示意图

        研究还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微腔呼吸孤子的新型孤子受迫振荡现象,来源于合成光场势阱和孤子脉冲的群速度差;通过调谐控制光束的频率,可实现对振荡频率的人为调控。此外,由于微腔内存在热光效应,孤子的重复频率也将在小范围内实现精细调谐。以单孤子光频梳为例,实验实现了孤子受迫振荡频率~20MHz、重复频率~60kHz的连续调谐,为精密调谐孤子重复频率提供了新的方案。

图2.(a)实验装置图;(b)蝶形封装后的高品质因子集成微腔图;(c)孤子晶体光谱图,其中数字表明孤子晶体包含的孤子脉冲个数,虚线表示特征拟合包络

        此项工作首次将合成的微腔势阱场引入微腔孤子光频梳实验研究,为微腔孤子脉冲的操控与转换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实验实现的可重构合成孤子晶体光频梳对5G无线通信、激光雷达和高纯度微波源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可任意合成的孤子晶体”(Synthesized soliton crystals)为题,2021年5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包括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卢志舟博士和王伟强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豪敬(2019级)和姚璐(2019级),共同通讯作者为张文富和肖云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易煦助理教授(物理学院2008级校友)在实验设计和理论建模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
肖云峰教授、龚旗煌院士课题组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肖云峰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近年来,以主要作者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他引5000余次,h因子43。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4、2017),1次入选由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光学重大进展”(2018),4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0、2016、2017、2019)。还获得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2013)、王大珩光学奖(2017)、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18)、饶毓泰物理奖(2018-2019)、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20)和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19)。
       龚旗煌,光学与光子学专家。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现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招生等工作,协助校长统筹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协管人事、师德师风工作。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提出通过电荷快速转移获得超快响应和大系数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光学测量,实现纳微结构超快光调控及电子态的人工调控。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奖和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科技奖等奖励。先后当选为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现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科协九届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4 03:10 , Processed in 0.09004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