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龚磊教授课题组: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的三组分不对称砜基化反应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237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17:07: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龚磊教授课题组在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的三组分不对称砜基化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结果“Photocatalytic three-component asymmetric sulfonylation via direct C(sp3)-H functionalization”于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Nat. Commun. 2021, 12, 2377)。
       烷烃、环烷烃是最基础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其多样性、选择性转化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这些未活化C(sp3)-H键的键能高、极性低、相互间差异性小,其可控性转化十分困难,特别是在不对称合成中用于手性分子的直接构筑鲜见报道。
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Nat. Catal. 2019, 2, 1016),发展了一类有机可见光催化剂/手性铜配合物协同催化的策略,实现了卞位、烯丙位C(sp3)-H键及支链烷烃三级C(sp3)-H键的自由基不对称转化。然而,该方法依赖于特殊的环状磺酰亚胺作为反应受体,且对构象影响较大的环烷烃分子难以控制对映选择性,在普适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利用商品化的DABCO∙(SO2)2作为烃基自由基捕获剂,反应中原位释放出二氧化硫分子,快速捕获光反应产生的低浓度、高活性烃基自由基,生成稳定化的砜基自由基,延长活性自由基存活寿命并调节其空间环境,进而与手性镍Lewis酸活化的常规Michael受体相结合(课题组前期利用手性镍配合物催化可见光不对称反应的相关研究:Chem. Sci. 2018, 9, 4562)。在经济、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未活化C(sp3)-H键的三组分不对称砜基化反应,一步构建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α-手性砜化合物。
        该方法适用于5−12元环烷烃、金刚烷及衍生物、支链烷烃、甲苯及衍生物、链醚和环醚等40余种C(sp3)-H前驱体,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up to > 50:1 rr, 95% ee),为(环)烷烃作为试剂直接用于不对称合成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近年来,课题组已在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惰性化学键的选择性转化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 2018, 140, 15850、 Chem. Sci. 2018, 9, 4562、 Nat. Commun. 2019, 10, 3804、 Nat. Catal. 2019, 2, 1016、 Green Chem. 2020, 22, 4597、 Synthesis 2021, 53, 1570(邀请综述)、 Nat. Commun. 2021, NCOMMS-21-04555B, accepted(无过渡金属可见光催化选择性氘化)等。
本工作是课题组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由龚磊教授指导,实验由博士生曹石(第一作者)与硕士生洪伟(第二作者)合作完成,计算由硕士生叶子奇(第三作者)完成。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1209、21572184)、“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2017J06006)、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90048)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690-3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
         龚磊,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1982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保送攻读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学习与研究。期间,2004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入选厦门大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培养计划”,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含铱、钌、锇金属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反应性研究”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之后,加入了德国Philipps-Universtät-Marburg大学Eric Meggers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金属配合物酶抑制剂以及八面体配合物不对称合成方面的研究。2011年10月,受聘于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学、高效手性及可见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至2017年4月共发表JCR 三区及以上论文41 篇,其中26 篇为回国工作(2011 年10月)后所发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 33 篇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11 的共9 篇(回国后7 篇),含 Nature Commun. 1 篇,Acc. Chem. Res. 1 篇,J. Am. Chem. Soc. 3 篇,Angew. Chem Int. Ed. 4 篇。引用共560 余次,他引300 余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中央高校业务基金、厦门大学校长基金等项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4 04:30 , Processed in 0.14755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