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昌大学熊仁根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281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5:14: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昌大学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担任《中国科学-化学》、《无机化学》、《中国化学快报》和《中国化学》的编委。2002年和2004 年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4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光电功能配位化合物及其组装》(排名第二),2005年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新型分子基铁电体的基础研究》(排名第一),2015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新型分子基铁电体的基础研究》(排名第一)。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文章编辑。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 4 篇,PNAS 1篇, J. Am. Chem. Soc.  29 篇,Angew. Chem. Int. Ed. 13 篇, Phy. Rev. Lett 4 篇, Adv. Mater.  8 篇,Nature Commun. 4篇,Chem. Soc. Rev. 4篇,Science Advances 1篇, Chem. Rev. 1 篇,被SCI引用1万4千余次, H-index 为65。熊仁根教授在国内率先从事分子基铁电材料研究,通过系统研究和经验积累,总结了寻找分子铁电体的半经验方法,即通过有序-无序结构相变诱导产生极性结构和铁电性。有关研究为发现新型分子铁电体打下坚实基础,大大拓宽了铁电体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高水平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促进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为开发实用的铁电材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分子基铁电体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主题

281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16 15:16:37 | 只看该作者
报告题目:铁电化学
报告人: 熊仁根 教授
南昌大学化学学院/东南大学化工学院
时间:2021年4月15日(周四) 下午15:00-16:30
地点:北京大学化学学院A区717报告厅.


熊仁根,南昌大学/东南大学教授,2002年和2004 年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熊仁根教授长期专注于分子铁电体的化学设计,提出了分子铁电体的普适性设计策略,在Science(4篇)、J. Am. Chem. Soc.(42篇)、PNAS(1篇)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分子铁电体研究论文。2004、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第一)。


摘要:
自第一个铁电体罗息盐发现百年来,对铁电体的寻找和探索一直缺乏可行的理论指导。铁电性和空间对称性有关,具有铁电性的铁电相必须结晶在10个极性点群之一:1(C1),2(C2),m(Cs),mm2(C2v),4(C4),4mm(C4v),3(C3),3m(C3v),6(C6)和6mm(C6v)。报告人专注分子铁电体,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铁电相的10个极性点群并结合居里对称性原理、诺埃曼原理以及朗道唯象理论,创造性地总结、提出了铁电体的分子设计原理——“准球形理论”、“同手性原理”与“H/F取代策略”,并首次提出“铁电化学”的概念(Fig. 1)。[1-6]具体而言,准球形理论,是针对晶体对称性降低的化学设计思想,即通过化学修饰或剪裁高对称性的阳离子,在分子水平上改变晶体的对称性和特定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铁电性的设计和调控。11个手性点群中有5个(C1、C2、C4、C3和C6)是极性点群,手性分子的引入使材料更容易结晶在五个手性的极性点群中,大大增加了诱导铁电的可能性,即同手性原理。此外,H/F取代策略,与H/D同位素效应类似,F原子的引入通常使得在极性基团保持不变的同时引起轻微的结构破坏,从而显著提高材料的居里温度和自发极化。铁电体分子设计原理的提出,将铁电体的发现从沙里淘金般的尝试与摸索转变为合理的定向设计与合成。同时,“铁电化学”的诞生,将有望开创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推动铁电体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representing the concept of “ferroelectrochemistry”.


关键词:分子铁电体;铁电性;化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Liu, H.-Y.; Zhang, H.-Y.; Chen, X.-G.; Xiong, R.-G. J. Am. Chem. Soc. 2020, 142(36): 15205. (Perspective)
[2] Liao, W.-Q.; Zhao, D.; Tang, Y.-Y.; Zhang, Y.; Li, P.-F.; Shi, P.-P.; Chen, X.-G.; You, Y.-M.; Xiong, R.-G. Science 2019, 363(6432): 1206.
[3] Ye, H.-Y.; Tang, Y.-Y.; Li, P.-F.; Liao, W.-Q.; Gao, J.-X.; Hua, X.-N.; Cai, H.; Shi, P.-P.; You, Y.-M.; Xiong, R.-G. Science 2018, 361(6398): 151.
[4] You, Y.-M. Liao, W.-Q.; Zhao, D.; Ye, H.-Y.; Zhang, Y.; Zhou, Q.; Niu, X.; Wang, J.; Li, P.-F.; Fu, D.-W.; Wang, Z.; Gao, S.; Yang, K.; Liu, J.-M.; Li, J.; Yan, Y.; Xiong, R.-G. Science 2017, 357(6348): 306.
[5] Fu, D.-W.; Cai, H.-L.; Liu, Y.; Ye, Q.; Zhang, W.; Zhang, Y.; Chen, X.-Y.; Giovannetti, G.; Capone, M.; Li, J.; Xiong, R.-G. Science 2013, 339(6118), 425.
[6] Li, P.-F.; Liao, W.-Q.; Tang, Y.-Y.; Qiao, W.; Zhao, D.; Ai, Y.; Yao, Y.-F.; Xiong, R.-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9, 116 (13), 58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17:06 , Processed in 0.08610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