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汤朝晖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9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7:04: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汤朝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高分子课题组。1999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化学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随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博士后,2009年初回到长春应化所。目前主要从事高分子载体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针对传统抗肿瘤纳米药物存在的渗透和靶向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肿瘤“边缘与中心”协同治疗和“凝血靶向”等的纳米药物研究新思路,发现纳米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血管阻断剂的抑瘤能力并阐明了机制。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Chemical 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0 余项,申请PCT专利1项,获授权美国专利1项。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所开发的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顺铂纳米胶束药物实现了技术转让。


姓  名  汤朝晖
学 位   博士
职 称   研究员
研究组 生物高分子研究组
办公室 合成楼105室
电  话 0431-85262116
传  真 0431-85262933
E-mail  ztang@ciac.jl.cn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9-现在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07-2008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后;
2005-2006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后;
1999-200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博士
1995-1999    湘潭大学,应用化学,学士

获奖及荣誉
2007年作为团队成员之一,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资助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负责人,项目批准号:20904053,项目名称:具有生物分子识别功能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项目参加人,项目编号:KJCX2-YW-H19,题目:高分子在生物医疗和环境水处理应用中的关键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
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地方科技引导基金,课题负责人,项目名称: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开发
研究领域和现状
以生物可降解的环境敏感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担载蛋白质药、化疗抗癌药等,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目的。
主要代表性论文
1. Xiao, C. S.; Zhao, C. W.; He, P.; Tang, Z. H.; Chen, X. S.; Jing, X. B.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0, 31, 991.
2. Tang, Z. H.; Wei, J.; Yung, L.; Ji, B. W.; Ma, H. Y.; Qiu, C. Q.; Yoon, K.; Wan, F.; Fang, D. F.; Hsiao, B. S.; Chu, B. J. Membr. Sci. 2009, 328, 1.
3. Tang, Z. H.; Gibson, V. C. Eur. Polym. J. 2007, 43, 150.
4. Tang, Z. H.; Pang, X.; Sun, J. R.; Du, H. Z.; Chen, X. S., J. Polym. Sci. Pol. Chem. 2006, 44, 4932.
5. Hu, J. L.; Tang, Z. H.; Qiu, X. Y.; Pang, X.; Yang, Y. K.; Chen, X. S.; Jing, X. B., Biomacromolecules 2005, 6, 2843.

6. Hu, J.; Tang, Z.; Qiu, X.; Han, Y.; Du, Q.; Chen, X.; Jing, X., 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 2005, 5, 119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36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4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宋术岩、姜秀娥和汤朝晖3位研究员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汤朝晖,男,1976年9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高分子课题组。2005年3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2005-2008年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博士后。2009年招聘回长春应化所。主要从事高分子载体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针对传统抗肿瘤纳米药物存在的渗透和靶向能力低等问题,提出了肿瘤“边缘与中心”协同治疗和“凝血靶向”等的纳米药物研究新思路,发现纳米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血管阻断剂的的肿瘤血管靶向性和抑瘤能力,构建了高分子血管阻断剂,把纳米药物的瘤内渗透能力低从“缺点”转变为“优势”。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Nano Letters、Chemical 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0 余项,申请PCT专利2项,获授权美国专利1项。2011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5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所开发的以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为载体的顺铂纳米药物实现了技术转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237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板凳
发表于 2021-9-1 19:34:59 | 只看该作者
一些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阿霉素等,能够引起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CD)。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伴随着钙网蛋白的暴露,ATP和HMGB1的释放。理论上,这些“危险信号”的释放能够募集抗原提呈细胞进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因此应用免疫原性化疗也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式。遗憾的是,当前直接采用这些化疗药物所引起的系统性免疫反应仍然不足,肿瘤免疫治疗效果仍然有限。鉴于这些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通过必要的介入手段来提高免疫原性化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汤朝晖研究员和宋万通副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在Nano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Trinity immune enhancing nanoparticles for boosting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of immunogenic chemotherapy的文章。该研究团队使用FDA批准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具有质子海绵效应的阳离子PEI以及TLR9激动剂CpG,构建了“三位一体”免疫增强纳米粒子(TIENs),集合了1)促进抗原捕获,2)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和3)促进抗原交叉呈递三重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阳离子的存在赋予了TIENs有效的抗原捕获和促进抗原交叉呈递的能力,CpG赋予了TIENs激活抗原提呈细胞的能力。体内实验表明,瘤内注射的TIENs纳米粒子能够显著增强免疫原性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且引起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响应,这一现象在使用奥沙利铂治疗的CT26肿瘤模型和使用阿霉素治疗的4T1肿瘤模型中均得到了验证。另外,在使用氧化葡聚糖遮蔽后,TIENs可应用于尾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同样起到了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引起了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响应。
        基于对免疫激活过程的理解,作者设计了TIENs系统来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免疫响应。体外实验证明了TIENs具备抗原捕获,DC激活和促进抗原交叉呈递的三重功能。瘤内注射的TIENs在与化疗药物联用后,表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并且引起了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响应。另外,使用氧化葡聚糖遮蔽的TIENs应用于尾静脉注射,依然有效,与奥沙利铂的联用取得了优异的抗肿瘤效果。TIENs体系提供了一种与临床紧密相关的策略来提高现有的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刺激免疫响应的能力。


        文章信息:Yudi Xu, Sheng Ma, Jiayu Zhao, Xinghui Si, Zichao Huang, Yu Zhang, Wantong Song*, Zhaohui Tang* & Xuesi Chen. Trinity immune enhancing nanoparticles for boosting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of immunogenic chemotherapy.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6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4 22:55 , Processed in 0.09072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