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峰

[复制链接]

51

主题

61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7: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峰,男,1981年生,重庆大学“青年百人计划”预聘制助教授,特聘研究员,生物信息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保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光学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从师于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刘大禾教授,专攻生物与光学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和全息光子晶体的制备,2006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从师于“国家##计划”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药学系的陈宇综教授,专功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2010年至2012年继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开展天然产物药物种分布情况和继续生物信息学方向研究。2012年7月加入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工作。朱教授所在课题组现拥有十台网络计算服务器,预计在年内建立由60 台高性能计算机组成的多结点计算集群。该课题组已在Nature子刊、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一流医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
联系方式
Email: zhufeng.ns@gmail.com
Tel: 023-65678468 (office), 15123982264 (cell phone)
课题组网站(Research group website):http://bidd.nus.edu.sg/group/personal/IDRB/
未来课题组永久性网址(Permanent lab URL):http://idrb.cqu.edu.cn/(正在建设中,under construction)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信息学和计算化学。具体研究课题包括包括:
(1)与癌症相关的生物信号通路模拟;
(2)计算机辅助多靶点抗癌、抗抑郁活性分子的设计;
(3)构建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与服务器;
(4)从蛋白质序列、结构和生物系统特性出发,构建药靶蛋白预测模型;
(5)FDA 已批准的天然产物药与中草药的对比研究。
代表性论文、专著和专利
1. F. Zhu, Z. Shi, C. Qin, L. Tao, X. Liu, F. Xu, L. Zhang, Y. Song, X.H. Liu, J.X. Zhang, B.C. Han, P. Zhang and Y.Z. Chen. 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Update 2012: A Resource for Facilitating Target-Oriented Drug Discovery. Nucleic Acids Res., 40(D1): D1128-D36 (2012).
2. F. Zhu, C. Qin, L. Tao, X. Liu, Z. Shi, X.H. Ma, J. Jia, Y. Tan, C. Cui, J.S. Lin, C.Y. Tan, Y.Y. Jiang and Y.Z. Chen. Clustered patterns of species origins of nature-derived drugs and clues for future bioprospecting. PNAS., 108(31): 12943-8 (2011).
3. F. Zhu, B.C. Han, P. Kumar, X.H. Liu, X.H. Ma, X.N. Wei, L. Huang, Y.F. Guo, L.Y. Han, C.J. Zheng and Y.Z. Chen. Update of TTD: 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Nucleic Acids Res., 38 Suppl 1: D787-91(2010).
4. F. Zhu, L.Y. Han, C.J. Zheng, B. Xie, M.T. Tammi, S.Y. Yang, Y.Q. Wei and Y.Z. Chen. What are next generation innova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Clues from genetic, structural, physicochemical and system profile of successful targets. J Pharmacol Exp Ther., 330(1): 304-15(2009).
5. J. Jia, F. Zhu, X.H. Ma, Z.W. Cao, Y.X. Li and Y.Z. Chen. Mechanisms of drug combinations from interaction and network perspectives. Nat. Rev. Drug Discov., 8(2): 111-28 (200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3 11:30 , Processed in 0.0833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