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

[复制链接]

52

主题

65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8:3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齐崴
职称:教授
职务: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博导)
专业:化学工程
联系电话: +86(0)22-022-27407799
传真: +86(0)22-022-27407599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300072
电子信箱:qiwei@tju.edu.cn


主要教育经历
2002年2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获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至今
2004年6月晋升副教授;2005年1月评聘为硕士生导师
2009年6月晋升教授;2010年1月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酶工程技术为核心,以研发高附加值生化产品和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为目标,从事酶化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2.研究重点
围绕
国家需求(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纤维素燃料乙醇等)
前沿课题(生物纳米技术——肽基纳米材料自组装)
基础理论(生物大分子科学——结构功能与分析检测)
应用开发(生化产品工程——活性肽与功能糖产品)
开展酶工程领域研究,具体科研方向包括:
(1)酶催化与反应工程(理论与模型)
(2)生物质能源化工(能源与化学品)
(3)天然产物工程(提取与转化)
(4)生物纳米材料(分子自组装)
(5)酶化工过程强化(反应-分离耦合工艺、装备及产品开发)


主要讲授课程
1. 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化学工程问题(本科生创新课)
2.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论(研究生选修课)
3. 分子设计与产品工程(本科生必修课、选修课)


主要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
20多种国际\10余种国内刊物审稿人:
Langumi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Biotechnology Progress, Process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Quarterly,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Journal of Molecular Modeling;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化学学报, 化工学报, 化学进展, 化工进展, 分析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
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2005,教工)
天津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0年,10人)

1.        酶催化与反应工程(模型与理论)
引入集总思想与神经网络方法及高分子标度理论建立了8套包含分子结构与反应机理信息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新模型,收编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生物反应工程原理》(第三版)最新研究进展部分,在工程\生物\食品类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11篇,完成国家基金2项。
   
2.        蛋白质与多肽科学(活性肽制备与肽质谱分析)
研制多级酶膜耦合反应器及其自控系统,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开发成功酶解与膜滤集成并组合离子交换层析,连续高效一体化制取多种高附加值活性肽的新工艺(公开发明专利2项,一二三区高水平SCI论文9篇),产品达到国家保健品标准,获863项目和2项国家基金资助;固相合成抗癌海洋环肽,在色谱纯化、质谱测序及断裂机理研究方面的工作发表二、三区化学\分析类SCI论文6篇,其中J Am Soc Mass Spectr论文单篇他引22次。


3.        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化学品(纤维素酶解与生物燃料炼制)
开发成功酶解糖化关键工艺与装置,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子课题各1项,酶-酸耦合催化葡萄糖转化,高效制备重要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

4.        生物纳米材料(肽基纳米材料自组装调控)
组合溶剂、界面、反应等多种手段调控二肽自组装行为,成功获得10余种纳米形貌结构;基于电镜、光谱、波谱等表征技术完成二肽组装机理分析;创新性制得肽糖复合水凝胶,实现疏水性药物的可控释放,相关工作4篇发表于材料领域一、二区刊物(Soft Matter 、Nanotechnology),其中Soft Matter 2011年文章名列该刊6月most-read papers的第2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资助。


5.        新型固定化酶技术与生物催化应用(交联酶聚体制备与应用)
针对生物催化转化中酶的稳定性与高活性问题,将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提出固载、造孔、囊化、糖类添加剂保护4种新颖的交联酶聚体改性方法,为工业生物催化提供了多种实用的酶稳定化技术,已应用于活性多肽与抗生素的酶法合成,发表SCI 论文7篇,公开中国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计划等多项资助。

6.        发酵工程(酶制剂发酵制备)
完成β-甘露聚糖酶吨级发酵生产与提取纯化工业性试验,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性生产工艺,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工业、饲料、食品不同级别酶制剂产品通过行业标准检测,并应用于油田实井采油工艺以及功能性低聚糖的连续酶解高效制备,为我国工业酶制剂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同时从分子、细胞和反应器三个层次对β-甘露聚糖酶的工业制备过程进行多尺度研究,完成代谢网络构建、参数粒子群优化、酶结构解析等基础工作,发表SCI论文9篇。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已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基于蛋白质结构知识解析活性多肽的酶解制备反应行为(20306023),负责人
2. 新型多孔化交联酶聚体的制备、表征与生物催化制肽应用(20976125),负责人
3. 酪源活性肽的释放规律、构效关系与集成制备研究(31071509),负责人
4. 二肽超分子自组装的调控、机理与应用(51173128),负责人
5. 蛋白质酶解历程三维表征与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20276052),排名第2
6. 非均相多糖酶解过程反应和扩散的介观尺度研究(20576095),排名第2
科技部项目
7.多功能酪源活性肽连续酶解制备技术及产品(2008AA10Z31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负责人
8.纤维素炼制生物燃料关键技术(2006FDA62400),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9.非粮原粮制燃料乙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2007BAD42B02),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教育部项目
10. 固载化修饰的交联酶聚体技术及其在活性多肽酶促合成中的应用(108031),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负责人
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负责人
12. 生物大分子酶解过程动态特性的多尺度研究(20050056061),
   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排名第2


代表性论著及专利
在生物、化学、工程、材料类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篇;
SCI检索72篇,EI检索35篇,发表于38种SCI刊物;
一区9篇,二区11篇,三区7篇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4项,公开10项
   Part.1  生物纳米材料
1.         Huang Renliang, Su Rongxin, Qi Wei*, Zhao Jun, He Zhimin. Hierarchical, interface-induced self-assembly of diphenylalanine: formation of peptide nanofibers and microvesicles. Nanotechnology. 2011, 22 (24). (JCR一区, IF 3.644, SCI:759AZ)
2.         Huang Renliang, Qi Wei*, Su Rongxin, Zhao Jun, He Zhimin. Solvent and surface controlled self-assembly of diphenylalanine peptide: from microtubes to nanofibers. Soft Matter. 2011, 7 (14): 6418-6421. (JCR一区, IF 4.457, SCI:795PG)
3.         Huang Renliang, Qi Wei*, Feng Libin, Su Rongxin, He Zhimin. Self-assembling peptide-polysaccharide hybrid hydrogel as a potential carrier for drug delivery. Soft Matter. 2011, 7 (13): 6222-6230. (JCR一区, IF 4.457, SCI:780RP)
Part.2  新型固定化酶技术与生物催化应用
4.         Wang Mengfan, Jia Chenxi, Qi Wei*, Yu Qingxin, Peng Xin, Su Rongxin, He Zhimin. Porous-CLEAs of papain: Application to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macromolecul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 (3): 3541-3545. (JCR一区, IF 4.365, SCI: 715RX)
5.         Wang Mengfan, Qi Wei*, Yu Qingxin, Su Rongxin, He Zhimin. Cross-linking enzyme aggregates in the macropores of silica gel: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enzyme stabilizati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 52 (2-3): 168-174. (JCR二区, IF2.692, SCI: 684TC)
6.         Wang Mengfan, Qi Wei*, Jia Chenxi, Ren Yufei, Su Rongxin, He Zhimin. Enhancement of activity of cross-linked enzyme aggregates by a sugar-assisted precipitation strategy: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DOI:10.1016/j.jbiotec.2011.08.002. (JCR二区, IF2.970, SCI: 684TC)
Part.3   酶催化与反应工程
7.         Su Rongxin, Qi Wei*, He Zhimin, Yuan Suxia, Zhang Yubin. Pancreatic hydrolysis of bovine casein: Identification and release kinetics of phosphopeptides. Food Chemistry. 2007, 104 (1): 276-286. (JCR二区, IF 3.458, SCI: 169ZL)
8.         Qi Wei, He Zhimin, Shi Deqing.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casein tryptic hydrolysis based on HPSE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58 (3-6): 767-775. (JCR二区, IF2.379, SCI:655WL)
9.         Su Rongxin, Qi Wei*, He Zhimin. Time-dependent nature in peptic hydrolysis of native bovine hemoglobin.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7, 225 (5-6): 637-647. (JCR三区, IF 1.585, SCI: 198DY)
10.     Qi Wei, Su Rongxin, He Zhimin. Transformation of antimicrobial into bradykinin-potentiating peptides during peptic hydrolysis of bovine haemoglobin: identification, release kinetics and reaction network of peptide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7, 87 (3): 461-469. (JCR三区, IF1.360, SCI:136QC)
Part. 4   蛋白质与多肽科学
11.     Jia Chenxi, Qi Wei*, He Zhimin.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peptide fragment ions during multistage collisionally activated decomposition: An inducement to lose internal amino-acid residu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2007, 18 (4): 663-678. (JCR二区, IF 3.830, SCI: 169ZL) 总被引用22,他引22
12.     Su Rongxin, He Zhimin, Qi Wei*. Pancreatic hydrolysis of bovine casein: Changes in the aggregate size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Food Chemistry. 2008, 107 (1): 151-157. (JCR二区, IF 3.458, SCI: 239RQ)
13.     Qi Wei, Su Rongxin, He Zhimin, Zhang Yubin, Jin Fengmin. Pepsin-induced changes in the size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bovine casein dur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07, 90 (11): 5004-5011. (JCR一区, IF 2.497, SCI:223AL)
14.     Jia Chenxi, Qi Wei*, He Zhimin, Qiao Bin. Multi-stage collisionally-activated decomposition in an ion trap for identification of sequences, structures and b(n) -> b(n-1)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protonated cyclic peptid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006, 12 (4): 235-245. (JCR三区, IF1.103, SCI:102DE)
Part. 5  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化学品
15.     Huang Renliang, Qi Wei*, Su Rongxin, He Zhimin. Integrating enzymatic and acid catalysis to convert glucose in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0, 46 (7): 1115-1117. (JCR<SPAN style="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 #0d0d0d; FONT-SIZE: 9pt;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


课题组介绍
  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简介
天津大学“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始建于1990年,由何志敏教授留学回国后创建,隶属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教授 2 人(何志敏、齐崴),副教授 2 人(王康、苏荣欣)。其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1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
回顾21年的发展历程,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发展 3 个阶段。
90年代初,在余国琮院士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课题组以“生物分子阻滞传递”和“蛋白质分子结构模拟”等生物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研方向,并开展“生化反应-液相色谱分离耦合过程研究及装置研制”,先后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课题组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90年代末开始,实验室承担完成了天津市导向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酶法制取低聚甘露糖”,并以该项目为契机,开始酶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系统研究,先后完成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项目“多功能酪源活性肽连续酶解制备技术及产品”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从发酵产酶到新型酶固定化技术开发,再到酶催化转化应用以及复杂酶反应过程表征与建模的酶学应用基础体系,“酶的结构、稳定性及应用基础研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进入21世纪,课题组以国家能源需求等重大问题为导向,在酶催化与反应工程相关课题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与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研究,先后承担“纤维素酶解糖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木质纤维素酸解与组分分离”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多项,在酶解强化与装置集成,以及生物基化学品炼制、生物纳米材料自组装、药物缓控释技术开发等方向开展了多项有特色的工作。
酶工程与技术课题组成立20多年来坚持基础研究为主,转化应用并重的科研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需求与前沿课题为导向,以酶工程与生物催化转化技术为核心,以研发高附加值生化产品为目标,以生物质能源、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体系,在酶化工领域已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 200 篇,专利 22 项,培养博士后 2 人,博士 30 余名,硕士 70 余名。毕业生大多在高校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部分学生出国求学,继续深造。

国内高校: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
国外院校:MIT、Wisconsin等
课题组成员
教师:何志敏教授、齐崴教授、王康副教授、苏荣欣副教授
在学学生:博士生10人、硕士生26人
课题组招收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生;
课题组4位老师(2位博士生导师、2位硕士生导师)的招生专业均为“化学工程”;
课题组毕业生将具有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多专业背景。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沙发
发表于 2019-3-16 08:42:02 | 只看该作者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和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标兵。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在此次表彰中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齐崴教授是天津大学教师,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 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36 岁晋升教授。曾任天大化工学院副院长,现任校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现任民进中央委员。获得过“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科学研究,她脚踏实地、潜心专注,用生物技术为传统化工注入新元素;管理育人,她严谨认真、以严师慈母之心教导学生;参政议政,她置身公益,为国强市美建言献策。“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高效率完成管理工作”,作为天津大学同时承担科研工作与育人管理的教师,她觉得工作充实而有意义,在她看来,沉浸科研、教书育人、为公益出力,都是非常值得付出的。
       以齐崴教授为代表的化工学院女教职工们凭借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为国家社会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为学校学院各项事业添砖加瓦。在今后的工作中,化工学院女教职工将继续发扬传统,不懈奋斗,书写新的精彩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1 12:54 , Processed in 0.0888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