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涂永强

[复制链接]

76

主题

93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17:3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涂永强,1958年出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1985年和1989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员。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1年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机化学创新群体”基金并任学术带头人且获得连续三期资助,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作访问教授,2004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兰州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科技委委员。现任甘肃省化学会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期刊《Chem. Commun.》副主编、《J. Org. Chem.》等期刊顾问编委,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涂永强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结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及合成方法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Commun.等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联合资助的“药物化学”创新引智等多项科研项目。1992年获“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香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2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美国Lilly公司“杰出科研成就奖”,2006年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姓 名 涂永强
所属部门 有机化学第五研究所
职 称  院士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有机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
联系方式  tuyq@lzu.edu.cn

代表性论著:
1.        Total Syntheses of the Tetracyclic Cyclopiane Diterpenes Conidiogenone, Conidiogenol, and Conidiogenone?B.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4456.
2.        Radical aryl migration reactions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2015, 44, 5220.
3.        Tandem C-H oxidation/cyclization/rearran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symmetric syntheses of (-)-brussonol and (-)-przewalskine E. Nat. Commun.2015, 6,7332.
4.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Tandem Nazarov Cyclization/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Rapid Construction of Chiral Spiro[4.4]nonane-1,6-dione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8344.
5.        Divergent and Efficient Syntheses of the Lycopodium Alkaloids (-)-Lycojaponicumin C, (-)-8-Deoxyserratinine, (+)-Fawcettimine, and (+)-Fawcettidine. Angew. Chem. Int. Ed.2013, 52, 11373.
6.        Copper-Catalyzed Tandem Trifluoromethylation/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of Allylic Alcohols. Angew. Chem. Int. Ed.2013, 52, 9781.
7.        Total Synthesis of the Nominal Didemnaketal A. 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10846.
8.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Direct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of Ethers: A Highly Efficient Approach to Chiral Spiroethers. 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8811.
9.        Total Synthesis of (+/-)-Alopecuridine and Its Biomimetic Transformation into (+/-)-Sieboldine A. Angew. Chem. Int. Ed.2011, 50, 3916.
10.    Direct Sp3 alpha-C-H activ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alcohol and ether.Chem. Soc. Rev.2011, 40, 1937.
11.    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Quaternary Carbon Stereocenters via a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Strategy. Acc. Chem. Res.2011, 44, 1207.
12.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in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 Chem. Rev.2011, 111, 7523.
13.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Halogenation/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Highly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hiral alpha-Oxa-Quaternary beta-Haloketones. J. Am. Chem. Soc.2011, 133, 8818.
14.    Iron-Catalyzed C(sp(3))-C(sp(3)) Bond Formation through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Alcohols with Alkenes. Angew. Chem. Int. Ed.2009, 48, 8761.
15.    Bronsted Acid 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Spiroethers. Angew. Chem. Int. Ed.2009, 48, 8572.
16.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Vinylogous alpha-Ketol Rearrangement: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Chiral All-Carbon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in Spirocyclic Diketones via Semipinacol-Type 1,2-Carbon Migration. J. Am. Chem. Soc.2009, 131, 14626.
17.    A reaction for sp(3)-sp(3) C-C bond formation via cooperation of Lewis acid-promoted/Rh-catalyzed C-H bond activation. J. Am. Chem. Soc.2005, 127, 10836.
18.    A tandem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alkylation of alpha-epoxy alcohols: An efficient and stereoselective approach to multifunctional 1,3-diols. Angew. Chem. Int. Ed.2004, 43, 1702.
19.    Samarium-catalyzed tandem semipinacol rearrangement/Tishchenko reaction of alpha-hydroxy epoxides: A novel approach to highly 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2-quaternary 1,3-diol units. Angew. Chem. Int. Ed.2001, 40, 387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沙发
发表于 2018-9-17 08:51:16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手性螺环吡咯烷催化剂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批准号        21871117        学科分类        ( B010305 )
负责人        涂永强        职称                单位名称        兰州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板凳
发表于 2019-5-29 16:54:50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5月15日至18日,兰州大学涂永强院士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访问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塔什干基地。
  在新疆理化所副所长、中心主任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研究员的陪同下,两位院士先后参观了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包括GMP车间和临床研究基地),中心与乌科院植物化学研究所共建的“天然药物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联合实验室”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试技术平台”以及中心与乌科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建的“大分子化合物成型工艺联合实验室”。
  涂永强院士和岳建民院士对中心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长久规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对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在天然药物领域开展的合作研究兴趣浓厚,详细询问了合作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访问期间,两位院士还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所做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涂永强院士指出,中心作为中科院在中亚天然药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希望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乌方青年科学家前往中国进行访问交流,为中亚国家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岳建民院士表示,中亚属干旱地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孕育了多种具有抗干旱、耐高温、耐盐碱以及抗紫外线的独有植物资源。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科研院所和高校有扎实的合作基础,希望依托中心为平台,开展天然产物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为中亚特色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141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地板
发表于 2023-3-9 07:49:43 | 只看该作者
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涂永强院士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涂永强院士长期深耕于合成化学研究领域,在碳-碳(杂原子)键的构建与重组反应、新颖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反应、天然产物和临床药物分子的高效合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涂永强院士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期刊Chem. Commun. 副主编,甘肃省化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10)。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创始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等。
         涂永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首批“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以及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多项课题资助。曾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0),省部级一等奖三次(2002,2006,2015),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此外,他还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手性化学奖”等。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梁何利基金简介: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于1994年设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奖励取得了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截止目前共遴选奖励152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13:43 , Processed in 0.08773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