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7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百人计划”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化学生物学系副主任,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 在独立工作中以“活细胞水平上的蛋白质化学修饰与调控”为主线,发展了蛋白质活体标记和操控的化学方法,并开展了这些新技术手段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近五年共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Chemistry 1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篇、J. Am. Chem. Soc. 5篇、Angew. Chem. Int. Ed. 3篇、Acc. Chem. Res和Chem. Soc. Rev.各1篇等。部分代表性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被Nature Asia Pacific, 美国化学会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及Faculty 1000等专业学术媒体做了报道或推荐。此外,作为主编之一编写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前沿丛书》之《 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一书,并组织了多次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专题会议。目前担任《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编委。曾获Elizabeth Norton研究奖 (200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1),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等荣誉。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入选了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化学生物学 • 蛋白质化学
陈 鹏 博士         
2011- PI,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2011- PI,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
2009-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07-2009 博士后,美国Scripps 研究所; 诺华制药美国圣迭戈研发中心
2007 理学博士 美国芝加哥大学 化学系
2003 理学硕士 美国芝加哥大学 化学系
2002 理学学士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电话:86-10-62755773
电子邮件:pengchen@pku.edu.cn
课题组网页:www.chem.pku.edu.cn/chenpeng/


研究领域: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化学与生物学的前沿交叉领域,试图通过化学家的知识与手段,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提供一系列崭新的工具和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 ∙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特异标记,蛋白质药物化学;
 ∙ 临床感染性病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 面向生物活体内的化学反应与技术;
 ∙ 基于蛋白质的金属离子及有机小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
奖励:
2014 RSC Chem Soc Rev Emerging Investigator Lectureship
2014 CAPA Biomatik Distinguished Faculty Award
2013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3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
2012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1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2 SCOPUS Young Scholar, Elsevier.
2011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011 北京大学“挑战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7 Elizabeth R. Norton Priz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5 Society of Cosmetic Chemists Award.
2004 Burroughs Wellcome Fellowship, Burroughs Wellcome Fund.

代表性论文
1.        Li J, Yu J, Zhao J, Wang J, Zheng S, Lin S, Chen L, Yang M, Jia S, Zhang X, Chen P*. “Palladium-triggered Deprotection Chemistry for Protein Activation in Living Cells”, Nat. Chem. 2014, 6, 352-61.
[Highlighted by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Methods]
2.        Yang M, Li J, Chen P*.”Transition Metal Mediated Biocompatible Protein Chemistry in Living Cells”. Chem. Soc. Rev. 2014. DOI:10.1039/C4CS00117F (Emerging Investigators Special Issue).
3.        Hao Z, Lou H, Zhu R, Zhu J, Zhang D, Zhao B, Zeng S, Chen X, Chan J, He C* and Chen P*. “The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regulator MarR is a copper sensor in Escherichia coli” Nat. Chem. Biol., 2014, 10, 21-8.
[Highlighted by (RSC) Chemistry World, Nature China]
4.        Zheng S, Zhang G, Li J, Chen P*. “Monitoring Endocytic Trafficking of Anthrax Lethal Factor by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Protein Labeling”. Angew. Chem. Int. Ed., 2014, DOI: 10.1002/anie.201403945.
5.        Li J, Lin S, Wang J, Jia S, Yang M, Zhang X, Hao Z and Chen P* “Ligand-free Palladium-mediated Site-specific Protein Labeling insid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 J. Am. Chem. Soc. 2013, 135, 7330-8.
6.        Lin S, Yan H, Li L, Yang M, Peng B, Chen S, Li W* and Chen P*, “Site-specific Engineering of Chemical Functionalities on the Surface of Live Hepatitis D Virus”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3970-4.
7.        Zhao J, Lin S, Huang Y, Zhao J*, Chen P*. Mechanism-Based Design of a Photoactivatable Firefly Luciferase”. J. Am. Chem. Soc. 2013, 135, 7410-3.
8.        Yang, M.; Song, Y.; Zhang, M.; Lin, S.; Hao, Z.; Liang,Y.; Zhang, D. and Chen, P*. “Converting a solvatochromic fluorophore into a protein-based pH indicator for extreme acidity”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7674-9.
9.        Lin, S.; Zhang, Z.; Xu, H.; Li, L.; Chen, S.; Li, J.; Hao,Z.; Chen, P*. “Site-specific incorporation of photocrosslinker and bioorthogonal amino acids into enteric bacterial pathogen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20581-7.
10.        Zhang M, Lin S, Song X, Liu J, Fu Y, Fu X, Chang Z*, and Chen, P*. “A genetically incorporated crosslinker reveals chaperone cooperation in acid resistance”, Nat. Chem. Biol, 2011, 7, 671-7. [Reported by “News Coverage” on Chem. & Eng. News,and highlighted by Nature Asia-Pacific]
代表性著作
1.        蒋华良,陈拥军,陈鹏,张礼和主编,《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科学出版社, 2013, ISBN: 978-7-03-037949-8。
2.        刘磊, 陈鹏, 赵劲,何川; 《化学生物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03-028767-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27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5
沙发
发表于 2018-4-19 09:1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bala 于 2018-4-19 09:58 编辑

活体动物内的生物正交化学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活体环境中进行而不干扰天然生物过程的一类化学反应。自从Bertozzi等人于2003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来,由于其在对复杂生命体系和生物过程的解析,乃至对临床治疗等领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以前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开发或发现新的反应类型,并开展其在活细胞层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将生物正交反应直接应用于活动物体内的各种努力,正在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兴方向。这方面的研究既包括以往的生物正交标记反应,也包括最近发展迅速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等新反应类型。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类可直接应用于活动物体内的生物正交反应将极大地推动在动物整体水平上的复杂生命过程研究,并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例如临床诊断、前药激活和药物靶向递送等)。

来自北京大学陈鹏教授(通讯作者)等人简述并展望了活动物体内的生物正交反应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这是化学生物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


文章信息: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in living animals
Xinyuan Fan, Jie Li and Peng R. Chen
Natl Sci Rev (2017) 4 (3): 300-302. DOI: 10.1093/nsr/nwx010
https://doi.org/10.1093/nsr/nwx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6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板凳
发表于 2019-8-19 08:41:39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8月11日,在瑞士茵特拉根举办的第19届生物无机化学国际会议(ICBIC-19)的开幕式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现任主席Sue Berners-Price和前任主席Michael Hannon共同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陈鹏教授颁发 “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早期职业奖(Society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Early Career Award)”,以表彰他在金属离子生物信号转导和过渡金属催化的生物正交反应等方面的出色工作。开幕式结束后,陈鹏教授作了题为“过渡金属介导的蛋白质在体激活与信号转导调控”的大会报告。


SBIC Early Career Award于2007年设立,是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最重要的奖项,每年授予一位独立开展工作15年以内的杰出科学家,用以奖励其在化学(尤其是金属相关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原创性成就,获奖者将在下一届生物无机化学国际会议期间参加颁奖仪式并做大会报告。陈鹏教授是2017年度获奖者,这也是该奖项首次授予来自亚洲的科学家。评奖委员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研究工作横跨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发展了创新而有趣的研究策略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他的工作揭示了金属铜离子是一种生物信号转导分子。该发现不仅在细菌信号转导领域,而且在整个生物无机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突破,除了在细菌抗药性和抗击胃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外,他还发展了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生物正交反应新工具。他发表的工作在细致性、学术性和完整性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94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地板
发表于 2019-11-26 08:45:35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蛋白质化学调控与功能解析
批准号        21937001       
项目负责人        陈鹏       
依托单位        北京大学
资助金额        300.00万元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4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5#
发表于 2020-1-9 16:24:22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12月20日,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颁奖仪式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2项成果入选,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奖9项、科技进步奖3项。


化学学院陈鹏教授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陈鹏等)
本项目提出了将非天然氨基酸拓展技术与生物正交反应开发相融合的思想,自主研发和建立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在该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尤其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概念,并以此发展了蛋白质化学脱笼技术,实现了蛋白质的在体激活与调控,该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还通过化学家与生命科学家的深入合作,开拓了利用化学反应和手段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功能的新途径,推动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
陈鹏,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活细胞上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ACS Chemical Biology杂志副主编。提出并发展了基于断键化学的生物正交反应,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应用。曾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和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早期职业奖等学术荣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68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6
6#
发表于 2020-10-30 13:36:12 | 只看该作者
应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陈鹏教授来我校进行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报  告 人:陈鹏 教授
报告题目:活细胞化学反应的开发与应用
报告时间: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上午 10:00
报告地点:第二化学楼101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陈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甘肃省兰州市人, 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7月回国。致力于活细胞上的化学反应开发及化学生物学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突破了在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的技术瓶颈,并应用于蛋白质药物开发,开拓了生物正交反应新方向,部分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应用。
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美国化学会ACS Chemical Biology期刊副主编。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科学探索奖等荣誉;作为首位亚洲科学家,获颁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早期职业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40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5
7#
发表于 2021-11-5 14:12:39 | 只看该作者
2021年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化学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项目名称: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主要完成人及单位:
陈鹏(北京大学),赵劲(南京大学),昌增益(北京大学),李劼(北京大学),林世贤(北京大学)
项目简介:陈鹏教授团队发展了适用于活细胞的化学反应和工具,建立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突破了在活体内“原位”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开拓了利用外源化学反应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新途径,使我国在生物正交反应领域进入国际前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1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8#
发表于 2024-1-10 09:00:27 | 只看该作者
12月19日,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陈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交叉学科学位分会主席,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鹏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引领其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我国的生物正交化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
  陈鹏潜心探索利用化学反应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原创路径,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通过聚焦化学方法解析生命机制的独特优势,他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解决了活细胞内原位研究蛋白质功能机制的共性问题,开拓了生物正交反应新方向;系统建立了活细胞“正交化学工具箱”,在蛋白质机器“生理底物”的原位解析中获得重要科学发现;突破活体动物正交反应瓶颈,推动了活体化学驱动的生物药技术革新。相关工作在国际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了“活体化学反应”这一交叉科学前沿的发展。
  陈鹏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美国化学会ACS Chemical Biology杂志执行主编、化学学报副主编等,在Nature、Cell、Nat. Chem.、Nat. Chem. Biol.、JAC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等,入选首届科学探索奖和首届新基石研究员,因在“活细胞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Early Career Award(2017),为该奖项的首位亚洲获奖者
  延伸阅读:
  何梁何利基金于1994年设立,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创建,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该基金设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按学科领域分设物理学奖、医学、药学奖等奖项。北京大学累计获奖61人次,其中化学学院累计获奖5人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1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9#
发表于 2024-3-22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因其独特的结构,色氨酸是蛋白质中介导分子相互作用类型最多、也最“昂贵”的天然氨基酸,其生物合成的“成本”远超其他天然氨基酸,且只由UGG一个密码子编码。【1】由于色氨酸的独特性和稀缺性,色氨酸往往出现在蛋白质的关键位点,稳定蛋白质结构、调节蛋白质构象、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分子识别和催化等重要过程。【2-3】如果能够在活细胞内精准操纵特定色氨酸的功能及相互作用,就有望获得一种特异激活含色氨酸蛋白质的通用技术。然而目前尚无对色氨酸进行“可逆化学编辑”的相关报道。
  2024年2月28日,北京大学陈鹏/樊新元团队与浙江大学林世贤团队合作,在Nature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ally encoded bioorthogonal tryptophan decaging in living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在活细胞中“笼锁”和“脱笼解锁”蛋白质中任意色氨酸功能的通用方法(Trp-CAGE,图1)。该方法利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将“笼锁”色氨酸(Caged Tryptophan)引入目标蛋白的特定位点,实现其功能的暂时屏蔽;然后,利用新发展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在活细胞中完成可控“脱笼”,实现各类蛋白质家族的精准“激活”和功能解析。通过计算机模型预测,该“色氨酸脱笼”技术可对超过28000个来自不同物种的候选蛋白质进行功能获得性研究。
  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适用于活细胞的生物正交反应,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4】,即通过对目标蛋白关键残基的保护-脱保护,实现对其活性的原位关-开”调控(即笼锁-脱笼,caging-decaging)。这种方法普适性广,对蛋白结构改动小,可以最大程度还原天然蛋白的活性。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陈鹏课题组将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运用于多种氨基酸残基的脱笼,在活细胞中实现了不同种类酶活性的原位、瞬时激活【5-8】。“色氨酸脱笼”是其课题组在生物正交剪切反应领域的全新突破!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设计了能掩蔽几乎所有色氨酸相互作用的非天然氨基酸,并发展了与之配套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研究人员在色氨酸的吲哚氮原子上引入一个额外的π系统(乙烯基),通过共轭效应削弱了吲哚环的π能量,从而同时阻断了色氨酸的极性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π相互作用(图2)。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乙烯基的HOMO轨道能量因共轭作用而上升,使其参与逆电子需求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IEDDA)的活性增强。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开发了首个针对吲哚类结构的IEDDA-剪切反应。该反应可在PBS溶液中稳定进行,能够在30分钟内以大于80%的收率得到脱笼产物。
  接下来,研究人员采用了遗传密码子扩展策略以位点特异性的方式将“笼锁”色氨酸(N-乙烯基色氨酸,vyW)引入蛋白质中,并采用了“级联进化”的策略对嵌合体苯丙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chPheRS)加以进化筛选【9】。首先,他们选择了一种与vyW化学结构相似且只相差一个碳原子的过渡化合物N-甲基色氨酸(1MW)。通过定向进化筛选,成功获得了能够识别1MW的突变体(1MWRS),并建立了1MW和vyW与这些突变体之间的对接模型。基于对接模型的不同,研究人员有针对性地对1MWRS进行了三个关键残基的突变,并最终成功鉴定出一种高效准确识别vyW的氨酰-tRNA合成酶(vyWRS)(图3)。随后,研究者们利用模型蛋白质在体外以及活细胞中评估了脱笼反应的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体外纯化的模型蛋白质-GFP上的vyW,其脱笼效率可超过>90%,而在活细胞中,使用Renilla Luciferase (RLuc)报告系统评估的脱笼效率达到了54%。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建立了蛋白质激活的通用平台。通过在PDB数据库中使用新建的算法来搜索含有关键色氨酸的蛋白质,发现超过28,000个蛋白质的色氨酸-配体距离在5Å以内。这表明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色氨酸脱笼技术进行功能研究。色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的化学相互作用可以归类为五种主要类型,包括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金属结合、π-π堆积和阳离子-π相互作用。研究人员针对每种相互作用挑选了示例蛋白,并成功使用Trp-CAGE策略“沉默”和“恢复”了相应的蛋白质功能。Trp-CAGE策略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精确调控多种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包括别构作用、蛋白质成熟过程、酶活口袋调控,蛋白质-RNA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该策略适用于各种蛋白质家族,包括荧光蛋白(用于生物标记和显微镜研究)、金属结合蛋白(参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和催化反应)、激酶(调控信号传导通路)、荧光素酶(用于生物发光实验)、翻译起始因子(调节蛋白质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读取蛋白(参与蛋白质修饰)等。通过Trp-CAGE策略,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被精准的调控和研究。
  研究人员进一步关注了利用Trp-CAGE来调控表观遗传“阅读器”蛋白与组蛋白的相互作用。从PDB数据挖掘中,研究人员分别确定了27个、134个和133个含有赖氨酸单甲基化、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的识别结构域中含有关键的色氨酸。这些结构域可以识别组蛋白H3上K4、K9、K27和K36位点的赖氨酸甲基化。【10】研究证实,Trp-CAGE策略可以在体外以及活细胞中调控所有选定的阅读结构域(包括PHD、Chromo、BAH和Tudor结构域)与组蛋白H3上的四个甲基化赖氨酸位点(K4、K9、K27和K36)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该工作发展了一种独特且通用的色氨酸脱笼方法,用于“化学”激活蛋白质特定位点上的色氨酸,以实现相应蛋白质的功能获得性研究。该研究以共轭化学作为设计思路,使用乙烯基作为保护基团,通过共轭吲哚的π系统成功地阻断了色氨酸的几乎所有相互作用类型。这种独特的保护基团可以通过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迅速脱除,实现对活细胞内蛋白质的实时、原位激活。更令人兴奋的是,该策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操纵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包括荧光蛋白、金属结合蛋白、激酶、荧光素酶、翻译起始因子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阅读蛋白等。根据计算预测,该策略可以在超过28,000个候选蛋白质上进行生物正交激活调控,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一突破为探索和理解蛋白质功能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北京大学陈鹏/樊新元课题组博士后朱玉超、浙江大学林世贤课题组博士后丁文龙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鹏教授、林世贤研究员和樊新元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新基石研究员计划、生物医学峰基金以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3:54 , Processed in 0.10159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