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0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09: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组)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发表太阳能光催化电荷分离成像研究综述文章。
  利用太阳能生产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光催化太阳能转化可以直接通过分解水制绿色氢能,或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液态燃料,是实现太阳能转化的最理想途径。迄今为止,提高光催化太阳能转换效率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微纳米尺度的光生电荷分离是制约光催化太阳能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理解微观电荷分离机制是提高光催化电荷分离效率、设计高效光催化剂的基础。然而,由于电荷分离在微纳米尺度的空间复杂性和表面电荷浓度低的限制,深入理解光催化电荷分离机制仍存在巨大挑战。
  李灿和范峰滔等通过结合纳米探针技术和调制的表面光电压技术(SPV)发展了高灵敏的空间分辨表面光电压技术(SRSPV),实现了对光催化剂颗粒和微纳结构的可视化电荷分布成像,以及对微观电荷分离驱动力的测量。本综述中,该团队系统总结了SRSPV技术在揭示光催化电荷分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深入讨论了光催化电荷分离驱动力的本质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对光催剂的理性设计来实现高效的电荷分离,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时间分辨和原位在线电荷成像技术以更全面理解电荷分离机制进行了展望。
  李灿和范峰滔等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电催化光谱表征的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特别是利用自主研发的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显微镜对光催化剂表面光生电荷给出了可视化图像,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到微纳尺度光催化材料电荷分离的成像研究(Angew. Chem. Int. Ed.,2015;Nano Letters,2017;Chem. Soc. Rev.,2018;Nature Energy,2018;Adv. Mater.,2020;Angew. Chem. Int. Ed.,2020;Natl. Sci. Rev.,2021)。近期,团队进一步实现了液相反应条件下化学反应以及电荷转移过程的微纳米成像(Nano Letters,2021;J. Phys. Chem. Lett.,2021)。
  相关工作发表以“Unraveling Charge Separation Mechanisms in Photocatalyst Particles by Spatially Resolved Surface Photovoltage”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DNL16组陈若天博士。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团队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陈若天、范峰滔)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ge.2021175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8 03:07 , Processed in 0.08165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