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段东平研究员团队在多面体钛酸锶光电机理与应用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30

主题

45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8:36: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钛酸锶(Strontium titanate,SrTiO3)作为一种典型钙钛矿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介电材料、先进陶瓷,以及光催化功能材料行业。近日,过程工程所绿色化工研究部段东平研究员团队在多面体SrTiO3微纳米颗粒研究上取得一系列进展,研发出十八面体、二十六面体、中空笼状等形貌SrTiO3,并将其用于钴离子(Co2+)的光氧化,通过对其颗粒形貌及晶体结构与光催化性能之间关系的阐明,提出了提高SrTiO3光载流子利用效率的机制。近期相关工作发表于Small(2022,18,2202659,DOI: 10.1002/smll.202202659),并被选为卷首插画论文。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只利用太阳能即可在温和条件下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或电能的能力,其应用已逐步扩展到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解水制氢、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以及光伏电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复杂形貌多面体SrTiO3是一种新兴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其光载流子分离效率与光催化性能远优于常见的立方体SrTiO3,备受关注。但是,光载流子在多面体SrTiO3中的转换与迁移机制目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变温核磁共振与飞秒超快吸收光谱探测技术,深入研究了多面体SrTiO3的缺陷态(TiO2-x)形成原因和光载流子转换、分布特性,并提出了新的光电子激发态模型。对于十八面体SrTiO3,(100)与(110)晶面的占比对自陷态激子(Self-trapped exciton,STE)的形成与解离有很大影响,当(100)与(110)面积比为1:1时,颗粒的光氧化还原活性最高(Nanoscale,2022,14,12875,DOI: 10.1039/d2nr02977d);对于中空笼状SrTiO3,笼状内壁有众多的金属与氧原子空位,为STE的形成提供了活性束缚位点,大量的STE提升了颗粒的光催化性能(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22, 126, 15962,DOI: 10.1021/acs.jpcc.2c04059)。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吴骊珠院士课题组合作,揭示了多面体SrTiO3中超低激子结合能的(Eb < 3 meV)亚稳态激子对的存在及其各向异性分布特征,这一特点在二十六面体SrTiO3中尤为显著。基于以上特性,多面体SrTiO3对于水溶液中的Co2+表现出优异的光氧化性能(Co2+ → Co3+)。同时,多面体SrTiO3/金属复合颗粒也可用于高效光解水制氢材料的制备。这些研究为基于多面体SrTiO3微纳米晶体的高效光催化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2 (a)十八面体、(b)二十六面体、(c)中空笼状SrTiO3的SEM照片;右侧为研究成果被Small选作的卷首插画。
  以上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优美特光电新材料联合实验室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2202659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nr/d2nr02977d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pcc.2c04059
       文章来源:过程所
      段东平,男,冶金工程博士、化学工程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资源利用及装备优化集成技术课题组组长,同时受聘河北联合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兼职教授及导师,社会学术兼职有(TMS)美国矿业、金属与材料学会会员、(AusIMM)澳大利亚冶金与矿业学会会员、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金属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专家咨询委员、青海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黄金科学技术》编委会副主任、《盐湖研究》编委等。1990年7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有色冶金专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从事高炉炼铁、烧结、球团等生产研究工作。1995年8月-2002年6月期间,师从北京科技大学孔令坛、蔡开科、万天骥等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深入开展炼铁原料、煤基直接还原、冶金新工艺的研究。2002年起在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工作,开展化工合成气方面的研究,2004年出站后留任。目前,在过程工程所带领一个近20人的科研团队,针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冶金、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系列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本人重点开展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含碳球团高效生产等钢铁领域的研究工作和难处理金矿的高效湿法提取、复杂共生矿的氧压浸出等有色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通过颗粒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对大型装备进行优化改造和制造等研究工作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9:50 , Processed in 0.11450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