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段春迎教授团队在卟啉基MOFs催化惰性C−H键活化转化领域新进展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38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09:1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惰性C(sp3)−H键的活化及官能团化对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高效低耗合成,甚至烷烃的活化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代合成化学的重要的挑战之一。在反应过程中引入高活性反应中间体,通过其与底物C(sp3)−H键之间的氢原子转移(HAT)过程,从惰性C−H键中选择性攫取一个氢原子,为有机分子直接活化与功能化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催化反应途径。卟啉及金属卟啉化合物作为一种具有大π共轭平面的化合物,在对小分子活化和活性中间体稳定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并且金属−有机框架的周期性网状结构可以实现对活性物种的物理隔离,减少因相互间碰撞而导致的猝灭失活,从而实现惰性C(sp3)−H键的高效转化。
受此启发,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段春迎教授团队赵亮副教授利用金属卟啉作为有机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作用构筑了两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分别通过金属卡宾中间体及过氧化叔丁基自由基的HAT过程实现惰性C(sp3)−H键的活化转化,系列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铱卟啉基MOFs光催化惰性C(sp3)−H键的直接活化和功能化
       金属卡宾中间体作为一类常见的高能态物种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反应中惰性C(sp3)−H键的活化和断裂,而其极高的活性伴随着较低的稳定性使得其对C(sp3)−H的功能化不能高效进行。本团队利用铱卟啉基MOFs材料实现了对高活性金属卡宾中间体的稳定及捕获,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首次获得金属卡宾活性中间体的单晶结构。通过可见光催化氢原子转移策略完成对惰性C(sp3)−H的活化以及C−C键的偶联过程,并实现了较高的转化效果和较好的底物适应性。
图1. 铱卟啉MOFs通过金属卡宾中间体进行光催化C(sp3)−H直接功能化过程示意图
        利用重氮化合物作为卡宾来源,当其进入MOF孔道后与铱卟啉结合原位形成金属卡宾中间体并释放出氮气。受光激发后金属卟啉配体激发态与卡宾之间经过光致电子转移(PET)过程形成电荷分离态及碳中心自由基。自由基与底物的惰性C(sp3)−H之间经过氢原子转移过程及自由基偶联过程实现最终的C−H键活化及C−C键偶联。MOFs的孔道微环境为金属卡宾中间体提供了相对远的作用距离,有效地阻止了活性中间体的自猝灭行为。同时卟啉中心铱的引入不仅实现了金属卡宾活性中间体的形成,同时有效地提升了金属−有机框架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以上成果以“Ir-Porphyri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Dual Metallo- and Photocatalyst for Inert Alkyl C(sp3)−H Bond Activation and Direct Functionalization”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DOI: 10.1021/acsami.0c22276)上。

钒卟啉基MOFs利用双金属协同催化效应实现惰性C(sp3)−H键的活化氧化
        选择性氧化作为惰性C(sp3)−H键功能化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挑战性的一项研究课题近年来被化学家们争相报道。本团队提出了双金属协同活化催化策略,将底物活化位点和HAT试剂巧妙结合于钒卟啉基MOFs材料中,利用MOFs孔道的限域效应实现对底物C−H键的高效活化氧化过程。
图2. 钒卟啉MOFs通过双金属协同催化策略进行C(sp3)−H活化过程示意图
        以钒卟啉作为有机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作用构筑两例具有不同金属节点(Zr/Mn)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利用过氧化叔丁醇(TBHP)作为氢原子转移试剂对C−H键活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比六核锆簇,三核锰簇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反应的转化效率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同时通过对包合底物的MOFs材料进行红外和拉曼测试,醚类底物进入MOF孔道后被节点中的锰氧原子捕获,与HAT试剂协同活化底物C−H键。此外,电子顺磁测试证实了反应中TBHP会被卟啉配体氧化成过氧化叔丁基自由基并锚定在卟啉中心,从而在具有合适尺寸的MOFs孔道微环境中进行氢原子转移过程实现温和条件下C−H键活化氧化过程。以上成果以“Vanadium(VIV)-Porphyri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Synergistic Bimetallic Activation of Inert C(sp3)−H Bonds”为题被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 10.1021/acsami.1c20420)期刊连续报道。
       以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也非博士,段春迎教授和赵亮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大连理工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大连理工大学和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段春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副部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研究。研究内容聚焦于金属-有机限域空间的可控组装、仿生识别与不对称催化等。提出的利用构建富含酰胺基团的金属有机笼状结构的组装策略,广泛用于多种拟酶体系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强化;利用非手性单元组装的催化材料被Chem. Rev.评价为MOFs不对称催化的重要进展之一(Milestones),将染料分子组装金属-有机超分子体系的思路应用于新型能源材料的拓展与研制。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他引12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
        赵亮,201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重要从事4d-5d过渡金属磁性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2016年4月加入到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多台大型仪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从事3d-5d过渡金属多功能分子磁性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MOF|主题: 200, 订阅: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18:14 , Processed in 0.09087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