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戴正飞课题组在高性能环境气体感知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8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5:41: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日益凸显的问题,对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监控越来越重要,迫切需要研制和发展性能优异的气敏传感材料与器件。IV-VI族二维层状金属硫化物半导体,以SnS2为代表,具备适合的禁带宽度、低廉的价格成本和环保无害的特质,且其电子结构可通过层数、成分等进行大范围调制,气体吸附过程在低温下即可发生,是半导体电阻式气敏元件极具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研究人员前期通过一步水热合成了Mo掺杂SnS2纳米片,开展了其对NO2气体的低温传感性能研究,发现了反常的p-n传感类型转变现象,为NO2气体的选择性识别提供了新型实现途径(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0, 127572;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IF=13.2)。然而,基于水热还原法所制备出的SnS2 纳米结构通常含低价Sn2+,并而伴生出一定的S空位。对于NO2传感反应,路易斯酸性的硫空位将不利于酸性NO2气体在SnS2表面的吸附。因此,如何有效抑制SnS2中低价的Sn2+及其表面路易斯酸性,是相应SnS2高性能NO2传感器设计所需克服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日,我院戴正飞特聘研究员与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在黑磷纳米片上原位生长出SnS2纳米片,构建了新型2D-2D黑磷/SnS2 P-N异质结,并将之首次用于高效NO2气体传感应用。在SnS2/BP复合结构中,p型BP具有高氧化性的空穴,可将低价Sn2+氧化为Sn4+,从而可抑制Lewis酸性较强的S空位形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了异质结对低价Sn2+的抑制;同时,研究人员创新性的结合电化学催化分析技术,考察了其在酸性介质下的扩散双电层电容,验证了复合结构对其表面Lewis酸度的抑制作用。基于离子价态和路易斯酸度调控,SnS2/BP异质结传感器能够在室温下检测到100 ppb级痕量NO2,其响应及回复速度快、性能稳定且选择性高。科研人员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原位Raman光谱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化学吸附增强机理。本研究工作为高性能半导体NO2气敏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成果以“Suppression of Sn2+ and Lewis acidity in SnS2/black phosphorus heterostructure for ppb-level room temperature NO2 gas sensor”为题在国产旗舰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IF=11.7)上在线发表。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博士生梁婷婷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戴正飞研究员和曾海波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111引智计划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7.007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戴正飞,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博导,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2018)、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学者。2008年、2013年先后本科、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2014/03-2017/12期间,前往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特别研究员”项目资助等。2017年12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目前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表界面特性调控,及其在环境气体传感、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文部省基金、省/部/校/企基金10余项,作为主要作者已在Cell Matter、ACS Nano、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mall、J. Mater. Chem. A、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封面论文6篇,所发表论文SCI被引2700余次,H因子为29,授权专利10项,并受邀为国际SCI期刊《Frontiers in Materials》的副编辑与《Current Nanosciences》《Coatings》编委,研究成果多次被 “NSFC基金委”、“参考消息”、“Materials Views China”、“中国科学报” 等媒体宣传报道。

        曾海波,南京理工大学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曾工作于中科院、德国、日本,先后获得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现主持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Elsevier出版社《Current Applied Physics》编辑等学术兼职。长期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低维半导体计算设计、超薄半导体及其应用、半导体量子点LED等光电器件。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第一与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纳米快报》、《先进材料》、《德国应化》等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20余篇;获SCI引用4500余次,最高555次,ESI高引论文15篇。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主要面向信息与能源应用需求,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1 09:21 , Processed in 0.08703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