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人杰、谢嫚:钠离子电池负极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97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5:0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到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规模储能是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近几年爆发式增长,但是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缺点,在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过程中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隐患。电化学储能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工作电压,是现今重要储能设备之一。但是由于锂资源短缺导致锂成本增加,面向大规模储能应用受到较大影响。钠离子电池作为二次电池体系中的新星,其具有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结合其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生产成本等诸多因素,钠离子电池的总体优势有望使其成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系统应用发展的最佳选择。
图1 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储能应用及关键材料组成
       钠离子电池中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决定了其电化学性能的优劣。目前研究的正极材料包括层状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以及有机正极材料等,负极材料包括转化类型、合金类型和碳材料等,电解质包括固体电解质、有机、水系等多种类型,不同电解质体系需要匹配不同的正负极材料。
       近日,材料类顶级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影响因子16.836)报道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陈人杰教授和谢嫚副教授的钠离子电池课题组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Fe2VO4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with Pseudocapacitive Behaviors for Efficient Sodium Storage”为题在线发表。江颖博士为第一作者,谢嫚副教授、陈人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2 Fe2VO4@CMK-3复合物合成过程
       与单金属氧化物相比,双金属氧化物在碱金属离子存储中表现出更高的电子/离子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其中Fe2VO4具有原材料丰富、高的理论比容量等优点,在钠离子负极材料中得到广泛关注。然而,Fe2VO4颗粒很容易团聚,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破坏严重,最终导致容量迅速衰减。基于此问题,采用水热和后续煅烧的方法制备了Fe2VO4@CMK-3复合材料。该材料集成了多重优势:有序介孔结构的CMK-3作为碳支架,显著提高导电性;散落在CMK-3表面的Fe2VO4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纳米复合结构在循环过程中提供充足的体积膨胀缓冲空间。因此,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2VO4@CMK-3复合物实现了稳定的循环性能。同时,Fe2VO4@CMK-3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的赝电容贡献率(扫速为1.0 mV s−1,电容贡献为89.1%),促进了高倍率性能的实现。另外,与NaNi1/3Fe1/3Mn1/3O2正极材料匹配,构建得到的NaNi1/3Fe1/3Mn1/3O2//Fe2VO4@CMK-3全电池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在0.5 A g−1条件下循环500圈容量保持率为81%。该研究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以及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图3 Fe2VO4@CMK-3全电池匹配及电化学性能
         文献链接: Fe2VO4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with Pseudocapacitive Behaviors for Efficient Sodium Storage.  Adv. Funct. Mater. 2021, 2009756.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9756
        在吴锋院士的指导下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16YFB0901500)的支持下,钠离子电池课题组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来,在正极材料方面:通过优化合成工艺、结构设计调控、精确离子交换等方法合成了多种不同形貌高品质普鲁士蓝、锰基P2相正极等材料;在负极材料方面:采用结构调控手段、异质结构设计和动力学优化等多种设计方法合成了反应速率快、界面稳定、体积膨胀小的负极材料;团队多次参加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世纪杯、挑战杯以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1项,2020年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附作者简介:
        江颖,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吴锋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并获得北京市二等奖,多次参加挑战杯、世纪杯等项目比赛。
        谢嫚,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和绿色二次电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新体系的开发及关键材料的研究。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1项,作为骨干研究成员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重大研究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Energy, Small等国际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曾入选北京市、镇江市科技人才创业计划,获得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金奖1项、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陈人杰,教授、博导,国家部委能源专业组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分会秘书长)、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全国电池行业专家。主要从事多电子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新型离子液体及功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特种电源用新型薄膜材料与结构器件、绿色二次电池资源化再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National Science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6项,获授权4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进电池功能电解质材料》,科学出版社,2020年,书号:ISBN 978-7-03-060719-5;《多电子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科学出版社,2020年,书号:ISBN 978-7-03-060718-8)。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科睿唯安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2:45 , Processed in 0.08801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