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陈国颂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307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21: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国颂复旦大学教授。女,1997-2006年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方向是糖化学。2008年12月回国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2014年12月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大分子自组装与免疫功能。2013年起先后获得NSFC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等人才项目的资助。作为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7年起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任Polymer Chemistry, 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杂志国际顾问编委。


陈国颂 教授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电话:021-55664275
传真:021-65640293
邮箱:guosong@fudan.edu.cn
主页:http://www.polymer.fudan.edu.cn/ ... x?info_lb=28&flag=4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7-2001 南开大学 化学学士
2001-2006 南开大学 物理化学博士
2006-2009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系 有机化学博士后
2009-2011 复旦大学 讲 师
2011-2014 复旦大学 副教授
2014-至今        复旦大学        教 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
利用糖-蛋白质相互作用构筑蛋白质规则组装体和晶体
基于糖的大分子组装体的免疫学功能
糖化学反应驱动的大分子自组装

近年代表性论文
Wu XL, Su L, Chen GS*, Jiang M. Deprotection-induced micellization of glycopolymers: control of kinetics and morphologies, Macromolecules 2015, 48: 3705-3712.
Su L, Zhang WY, Wu XL, Zhang YF, Chen X, Liu GW, Chen GS*, Jiang M, Glycocalyx-mimicking nanoparticles for stimul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s via specific interactions, Small 2015, 11: 4191-4200.
Sakai F, Yang G, Weiss MS, Liu YJ, Chen GS*, Jiang M*, Protein Crystalline Frameworks with Controllable Interpenetration Directed by Dual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Nature Commun. 2014, 5: 4634.
Lin MC, Chen GS*, Jiang M, Glyco-stereoisomerism effect on hydrogelation of interacting polymers via dynamic covalent bond, Chem. Commun. 2014, 50: 9779-9782.
Su L, Wang CM, Frank P, Lu Y, Chen GS*, Jiang M*, Glyco-Inside Micelles and Vesicles directed by Protection-Deprotection Chemistry, ACS Macro Lett. 2014, 3: 534-539.
Sun PF, He Y, Lin MC, Zhao Y, Ding Y*, Chen GS*, Jiang M, The glyco-regioisomerism effect on lectin-binding and cell-uptake pathway of glycopolymer-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ACS Macro Lett. 2014, 3: 96-101.
Zhao Y, Sakai F, Su L, Liu TJ, Wei KC, Chen GS*, Jiang M*, Progressive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from Biomimetic Chemistry to Bio-inspir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13,  25: 5215-5256。
Wei KC, Li J, Chen GS*, Jiang M, Dual molecular recognition leading to a protein-polymer conjugate and further self-assembly ACS Macro Lett. 2013, 2: 278-283.
Liao XJ, Chen GS*, Ming Jiang, Hydrogels locked by molecular recognition aiming at responsiveness and functionality, Polym. Chem. 2013, 4: 1733–1745.
Su L, Zhao Y, Chen GS*, Jiang M, Polymeric vesicles mimicking glycocalyx (PV-Gx) for studying carbohydrate-protein interactions in solution Polym. Chem., 2012, 3: 1560-1566.
Chen GS, Jiang M*, Cyclodextrin-based Inclusion Complexation Bridging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and Macromolecular Self-Assembly, Chem. Soc. Rev. 2011, 40: 2254-2266.
Liu JH, Chen GS*, Jiang M*, Supramolecular hybrid hydrogels from non-covalently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with block copolymers, Macromolecules 2011, 44: 7682-7691.

代表性荣誉与奖励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013)
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2013)
    复旦大学卓学计划(2011)
    第6届冯新德高分子奖(与江明教授共享)
    南开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
    第十八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参加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DFG联合选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63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沙发
发表于 2018-3-17 11:18:24 | 只看该作者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陈国颂教授自2018年2月起任高分子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ACS Macro Letters期刊副主编,这是本刊首位来自亚洲科研机构的副主编。

陈国颂教授

简介
陈国颂教授自2001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保送该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7月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刘育教授。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化学。博士毕业后转向糖化学和糖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并赴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的Nicola L. Pohl教授研究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Brucella抗原五糖分子的合成及基于寡糖的抗体检测生物芯片(Microarray)的研究。

陈教授于2009年1月回国并加入课题组,任讲师。2011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12月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3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人才项目的资助。

陈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文40余篇。

2017年起陈教授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 任Polymer Chemistry, Bioconjugate Chemistry, Polymer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A的国际顾问编委。

陈教授所获奖励包括冯新德高分子奖、复旦大学港爱奖教金、第18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入选奖等。主讲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甜蜜化学》和高分子专业选修课《糖化学与糖生物》(全英语授课)。   

陈国颂教授课题组主页:

http://www.polymer.fudan.edu.cn/polymer/research/CGSJM/CN/content.aspx?info_lb=28&flag=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11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板凳
发表于 2020-1-18 10:07:52 | 只看该作者
含糖聚酯的结晶驱动自组装及其免疫学功能
批准号        21961130375       
学科分类        生物医用高分子 ( B050202 )
项目负责人        陈国颂       
依托单位        复旦大学
资助金额        50.00万元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研究期限        2019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2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地板
发表于 2022-11-2 09:18:55 | 只看该作者
复旦大学陈国颂-江明课题组利用表面高“表达”唾液酸的糖肽纳米纤维作为起始结构,通过在溶液中加入唾液酸酶来重现唾液酸酶介导的脱唾液酸过程。结果显示加入的唾液酸酶确实导致了纤维表面唾液酸的切除并引发了糖肽纤维的形貌转变。还通过改变唾液酸酶浓度来调控唾液酸切除动力学,结果显示唾液酸的切除速率决定了糖肽纤维的形貌演化路径,低的唾液酸切除速率导致初始的双螺旋糖肽纤维逐步演化为胶束,而高的唾液酸切除速率则使得初始的双螺旋糖肽纤维最终演化为扭曲的纳米带。此外,也探索了该策略在细胞培养方面的应用。
        唾液酸(Sialic acid)处于众多脊椎动物细胞表面聚糖分子的末端,掩盖了底层聚糖链上的表位,赋予了细胞表面负电荷和亲水性。除了参与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的许多相互作用,唾液酸还在生物识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唾液酸在生物体内往往会以共价的形式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从而以糖缀合物的形式存在。生物体往往通过唾液酸酶去除聚糖末端唾液酸残基来启动聚糖的分解代谢,从而调节糖缀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衰老或病理条件下,由唾液酸酶异常表达所引起的唾液酸局部代谢过快或过慢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异常。由于糖缀合物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均质且化学成分确定的糖缀合物很难通过生物来源获得。引入化学合成的糖聚合物、糖肽或糖脂,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构筑唾液酸化糖缀合物类似物,更加有利于我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人工超分子系统能够以酶为工具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用于模仿生物体内发生的行为。虽然使用酶促反应来控制组装的实例已经屡见不鲜,但探究酶促反应动力学对自组装结构演化的影响的工作却少有报道。
         最近,复旦大学陈国颂-江明课题组引入唾液酸酶来原位地切除糖肽纤维组装体上的唾液酸基团,研究原纤维结构在切除唾液酸之后发生的形貌转变过程,并且通过控制外加酶浓度来进一步研究酶切动力学对于纤维结构形貌演化的影响。应用这一策略,将巨噬细胞、组装体和唾液酸酶在体外共培养,探究了唾液酸酶与原纤维组装体相互作用影响下的细胞粘附。该文设计了三肽序列FFF与3'-唾液酸乳糖(3'SL)缀合,得到了3'SL-FFF分子,利用该分子在水中组装后形成的双螺旋纤维作为起始结构,进行酶切动力学的研究并观察加入唾液酸酶诱导下的组装形貌转变过程。
        为了在超分子水平上对转变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利用圆二色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加入0.01 U和0.5 U唾液酸酶情况下组装体的转变过程进行了原位追踪。紫外吸收和圆二色光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应,揭示了在两种酶浓度下3'SL-FFF酶切得到的Lac-FFF组装体中的二级结构逐渐显现出差异。而荧光发射光谱则更加证明了糖肽在酶催化过程中有序度的变化。在高酶浓度下,溶液中的糖肽组装体仍具有规则的排列,对应PP II Helix的规则结构。在低酶浓度下,双股原纤维上的唾液酸基团脱除时间差较大,导致先脱去唾液酸的纤维部分开始解离,最终形成无规的纳米球结构。
         由于CCK-8结果显示酶切前后的组装体均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作者还进一步探索了以巨噬细胞为模板,3'SL-FFF组装体的酶切转换作为辅助培养多细胞团基质的可能性。
        上述工作以论文形式即将在《高分子学报》2022年第12期印刷出版。论文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硕士生曾雅,通讯作者为陈国颂教授、刘荣营博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6 19:27 , Processed in 0.09193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