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潘锋课题组揭示固态锂电池临界电流密度与安全机制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0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9 08:41: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商用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含有易燃有机溶剂的电解液,存在安全隐患。发展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提升电池安全性的可行技术途径。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和对锂稳定而成为目前研究中的热点材料之一。但是在某一电流密度下,锂枝晶会贯穿固态电解质,造成电池短路,该电流密度被称之为临界电流密度。低临界电流密度严重制约了该类固态电解质的实际应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课题组在之前的工作中通过软接触 (Adv. Energy Mater. 2017, 7, 1701437) 以及纳米润湿效应(Adv. Mater, 2017, 1704436) 等概念,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从而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先进能源材料》封面

近日,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发表题为“Revealing the Short-Circuiting Mechanism of Garnet-BasedSolid-State Electrolyte”(Advanced EnergyMaterials, IF = 21.875, 2019, 9, 1900671)封面文章,系统研究了石榴石类固态电解质临界电流密度关键因素及该临界条件下发生短路的微观机制。

研究团队发现石榴石型Li7La2.75Ca0.25Zr1.75Nb0.25O12(LLCZN)中锂枝晶的生长蔓延进而造成短路的现象源于流经LLCZN的电子对Li+离子的还原作用。发生短路的电流密度之所以存在临界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电流密度对时间的累计效应,则是源于LLCZN电子电导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曲线。在较低电压下,LLCZN电子电导率很低,少量的电子供应难以诱导产生锂枝晶。当外加电压大于某一阈值后,电子电导率急剧增大,大量供应的电子迅速还原锂离子,形成锂枝晶,进而造成短路。通过在LLCZN颗粒表面包覆一层LiAlO2(LAO),电解质的电子电导率大大降低,从而能够较大地提升固态电解质的临界电流密度。

相对于传统的锂枝晶刺穿机理,研究团队提出了新的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的短路机理:在没有界面修饰的情况下,锂离子会与电子在晶界表面结合,形成金属锂,随着电流增大,形成的速率可能会在某一个拐点迅速变大,从而导致电解质瞬间短路;而通过界面修饰,抑制了电子在晶界表面的传输,从而大大降低了金属锂的形成。该工作为今后设计具有高临界电流的固态电解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工作第一作者是宋永利博士和杨卢奕博士,通讯作者是潘锋教授。该系列工作得到了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潘锋教授(博导,特聘专家 )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创院院长,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访问科学家。1985年获北大化学系学士,1988年获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硕士,1994年获英国Strathclyde大学博士(获最佳博士论文奖),1994-1996年瑞士ETH博士后。
        潘锋教授目前聚焦“新材料基因组(高通量的计算、合成与检测及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及用于“清洁能源及关键材料研发”,包括新型太阳能电池、热电发电、储能和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跨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十多年在国际大公司从原创基础研究到创新产品产业化的经历 。2011年创建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深圳研究生院),2012年底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技术总负责,以北大新材料学院作为协同创新的枢纽,组织深圳市动力电池、材料、装备、研发等8家企业组成完整产业链创新群体,申请和承担了国家(3部委)重大专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创新工程项目,已圆满完成项目。2013年作为团队负责人获得广东省引进 “光伏器件与储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创新团队”的重大项目支持。2015年任科技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研发中心)主任。2016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11家单位(8所大学+深圳超算+2家深圳百亿产值的电池企业)申报成功国家材料基因组平台重点专项(“基于材料基因组的全固态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潘锋教授在SCI收录国外期刊发表近120多篇技术论文和书章,被Elsevier列为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之一,3项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国内专利申请。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5:45 , Processed in 0.09817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