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朴海龙在腺苷一磷酸激酶(AMPK)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9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16:53: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组研究员朴海龙与厦门大学教授林圣彩及英国邓迪大学教授Grahame Hardie合作,在腺苷一磷酸激酶(AMPK)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AMPK是腺苷一磷酸(AMP)的蛋白激酶,是代谢稳态的主要调控因子,通常被AMP依赖或不依赖分子机制激活。目前,这些不同的分子机制,在何种条件下如何被驱动的,以及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细胞内AMP含量的升高程度不同,将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激活AMPK,且其磷酸化的目标底物也不同。当葡萄糖和AMP浓度较低时,通过AMP不依赖的蛋白(AXIN)分子主导的溶酶体分子通路来激活AMPK,使其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发挥早期抗合成代谢和促分解代谢的作用;当葡萄糖和AMP浓度适当增加时,通过AXIN主导的分子机制激活AMPK;当AMP浓度较高时,由于严重的营养胁迫,将引起大部分AMPK分子通路的激活。该研究揭示了细胞营养应激情况下,不同时空分层的AMPK信号通路被激活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大学细胞应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


朴海龙博士2003年和2009年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9-2014.1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2月全职回国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转化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工作。2015年5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聘任为生物技术部转化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前主要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开展恶性肿瘤和疾病调节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自2009年9月以来,在肿瘤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工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文章引用超过 300 次。


林圣彩教授于1984年获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学士学位; 1985年作为CUSBEA 项目留学生被选送到美国攻读博士, 于1991年获得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1-1995年在HHMI, UCSD从事博士后工作; 1995-2001年新加坡IMCB 高级研究员(Senior Scientist);2001-2006年期间,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获终生职位);2006年7月起全职回到厦门大学, 任长江学者,曾任学院院长 (2003-2017)。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资助。有关细胞生长因子匮乏引发自噬的机制研究获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了90余篇文章,被他人引用近9000次。近年来,在葡萄糖感知以及AMPK以及mTORC1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Cell Metabolism 2013, 14, 16, 17; Nature 201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3:30 , Processed in 0.08623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