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马飞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3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3 09:08: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具有其它负极材料无法匹敌的比容量,成为科学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电极在脱嵌锂时会发生高达300-400%的体积变化,严重影响硅负极的结构稳定性,且其导电性较差,制约着硅负极的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大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飞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及纳米学院合作,基于原位可控凝胶化过程,制备出Cu导电添加剂及碳纳米管增强的多层硅/碳复合结构。其多层结构特征和碳纳米管增韧碳基体可有效释放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巨大应力,Cu导电添加剂的引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该复合材料电极在1A·g-1的大电流密度下经过900次循环后比容量达到1500mAh·g-1;在4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展示出1035mAh·g-1的比容量,充分表明在硅颗粒巨大体积变化过程中电极材料仍保持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该复合电极材料的Li+扩散系数在10-11至10-9cm-2·s-1范围内,具有快速充放电特性。

该研究工作通过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的巧妙设计解决了硅负电极体积效应这一瓶颈问题,有望为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硅负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成果以《原位合成铜颗粒修饰层状碳基复合结构:锂离子电池复合硅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In Situ Synthesis of Multilayer Carbon Matrix Decorated with Copper Particles: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Si as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IF=13.709)上发表。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强度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工作是基于材料学院与纳米学院(苏州)联合培养博士生取得的成果。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为: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nano.8b08088


马飞,197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表面研究室主任,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真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工委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专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973课题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迄今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scale,Acta Materialia,Applied Physics Letters,Carbo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2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4:53 , Processed in 0.08594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