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小野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7 13:07: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小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年学科带头人,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王小野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随后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裴坚教授,并于2014年获得有机材料化学博士学位。2014至2019年任职于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德国及欧洲科学院院士Klaus Müllen教授。2019年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依托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2篇,总引用1700余次,H因子为19。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包括1篇Nat. Rev. Chem.、1篇Nat. Commun.、6篇J. Am. Chem. Soc.、1篇Angew. Chem. Int. Ed.等,同时申请欧洲专利1项,并有2项中国专利获得授权。

EDUCATION
2009-2014        Ph.D.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with Prof. Jian Pei)
2005-2009        B.Sc.College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ACADEMIC CAREER
2019-         Professor (tenure-track),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mento-Organic Chemistry,
College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2014-2019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Mainz,
Germany (with Prof. Klaus Müllen, Humboldt Fellow)

RESEARCH AREAS
(1) Organic and polymeric functional materials.
(2)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3) Low-dimensional nanocarbon materials.

HONORS AND AWARDS
2019      Thousand Young Talents Program
2016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 Germany
2016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Second Prize (4/6)
2015      Reaxys PhD Prize, Top10 Finalist
2014      Top10 Distinguished PhD Researcher (Peking University)
2013      Dow 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Student Challenge Award
2013      BASF Excellent PhD Prize

SELECTED PUBLICATIONS
  • Xiao-Ye Wang†, José I. Urgel†, Gabriela Borin Barin, Kristjan Eimre, Marco Di Giovannantonio, Alberto Milani, Matteo Tommasini, Carlo A. Pignedoli, Pascal Ruffieux, Xinliang Feng, Roman Fasel*, Klaus Müllen*, and Akimitsu Narita*, “Bottom-Up Synthesis of Heteroatom-Doped Chiral Graphene Nanoribbons”, J. Am.Chem. Soc. 2018,140, 9104. (†equal contribution)
  • Xiao-Ye Wang†, Marcus Richter†, Yuanqin He†, Jonas Björk†, Alexander Riss†, Raju Rajesh, Manuela Garnica, Felix Hennersdorf, Jan J. Weigand, Akimitsu Narita, Reinhard Berger, Xinliang Feng, Willi Auwärter*, Johannes V. Barth*, Carlos-Andres Palma*, Klaus Müllen*, “Exploration of Pyrazine-Embedded Antiaromatic Polycyclic Hydrocarbons Generated by Solution and On-Surface Azomethine Ylide Homocoupling”,Nat. Commun. 2017, 8, 1948. (†equal contribution)
  • Xiao-Ye Wang, Akimitsu Narita*, Klaus Müllen*, “Precision Synthesis versus Bulk-Scale Fabrication of Graphenes”, Nat. Rev. Chem. 2017,2, 0100.
  • Xiao-Ye Wang†, Thomas Dienel†, Marco Di Giovannantonio, Gabriela Borin Barin, Neerav Kharche, Okan Deniz, José I. Urgel, Roland Widmer, Samuel Stolz, Luis Henrique De Lima, Matthias Muntwiler, Matteo Tommasini, Vincent Meunier, Pascal Ruffieux, Xinliang Feng, Roman Fasel*, Klaus Müllen*, Akimitsu Narita*, “Heteroatom-Doped Perihexacene from a Double Helicene Precursor: On-Surfac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J. Am.Chem. Soc. 2017,139, 4671. (†equal contribution)
  • Xiao-Ye Wang, Xin-Chang Wang, Akimitsu Narita*, Manfred Wagner, Xiao-Yu Cao*, Xinliang Feng, Klaus Müllen*,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Chiroptical Properties of a Double [7]Heterohelicene”, J. Am. Chem. Soc. 2016,138, 12783.
  • Xiao-Ye Wang, Akimitsu Narita, Wen Zhang, Xinliang Feng*, Klaus Müllen*, “Synthesis of Stable Nanographenes with OBO-Doped Zigzag Edges Based on Tandem Demethylation-Electrophilic Borylation”, J. Am. Chem. Soc. 2016,138, 9021.
  • Xiao-Ye Wang, Akimitsu Narita, Xinliang Feng*, Klaus Müllen*, “B2N2-Dibenzo[a,e]pentalenes: Effect of the BN Orientation Pattern on Antiaromaticity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J. Am. Chem. Soc. 2015,137, 7668.
  • Xiao-Ye Wang, Jie-Yu Wang*, Jian Pei*, “BN Heterosuperbenzenes: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Chem. Eur. J. 2015, 21, 3528.
  • Xiao-Ye Wang, Fang-Dong Zhuang, Rui-Bo Wang, Xin-Chang Wang, Xiao-Yu Cao*, Jie-Yu Wang*, Jian Pei*, “A Straightforward Strategy toward Large BN-Embedded π-System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Extended BN Heterosuperbenzenes”,J. Am. Chem. Soc. 2014,136, 3764.
  • Xiao-Ye Wang, Hao-Ran Lin, Ting Lei, Dong-Chu Yang, Fang-Dong Zhuang, Jie-Yu Wang*, Si-Chun Yuan*, Jian Pei*, “Azaborine Compounds for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fficient Synthesis, Remarkable Stability, and BN Dipole Interactions”,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311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11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沙发
发表于 2020-1-2 17:25:19 | 只看该作者
多重螺烯类手性纳米碳分子的稠合式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批准号        21901128       
学科分类        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 B010307 )
项目负责人        王小野       
依托单位        南开大学
资助金额        25.00万元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2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255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板凳
发表于 2023-6-29 16:55:33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小野研究员荣获首届中国化学会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并在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上获颁荣誉证书。
据悉,中国化学会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设立于2022年,依托中国化学会有固体专业委员会运行。该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有机固体领域做出突出成绩、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为青年同行树为榜样的优秀青年,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我国有机固体领域的发展。该奖励每2年评审一次,每次评选10名,包括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年龄小于40周岁)和在站博士后/在读研究生两类奖项。
王小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组长(PI),入选国家“四青”人才计划。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导师:裴坚教授);2014至2019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Klaus Müllen教授)。2019年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依托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立开展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共轭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功能器件研究,特别是围绕硼杂稠环共轭体系的精准构筑与光电过程调控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5100余次。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包括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6篇)、Nat. Commun.(1篇)、Acc. Chem. Res.(1篇)等。获《中国科学·化学》优秀论文奖,担任Chin. Chem. Lett.及SmartMat期刊青年编委。
信息来源:
中国化学会官网
https://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p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地板
发表于 2023-9-7 16:50:05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小野研究员荣获第五届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并在中国化学会第七届菁青论坛上获颁荣誉证书。
         据悉,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由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于2019年设立,以奖励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基本条件,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青年化学工作者。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多于5名。
       获奖人介绍
       王小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组长(PI),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导师:裴坚教授);2014至2019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Klaus Müllen教授)。2019年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依托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立开展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共轭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功能器件研究,特别是围绕硼杂稠环共轭体系的精准构筑与光电性能调控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5200余次。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7篇)、Nat. Commun.(1篇)、Acc. Chem. Res.(1篇)等。获首届中国化学会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中国科学·化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担任Chin. Chem. Lett.及SmartMat期刊青年编委。
        信息来源:
        中国化学会官网
        https://www.chemsoc.org.cn/Awards/Home/p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237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5#
发表于 2024-3-25 08:45:36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小野研究员因在新型硼杂有机光电材料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被授予“2023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王小野,南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四青”人才。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在德国马普高分子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初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依托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主族元素掺杂的有机光电材料新体系,围绕硼杂有机共轭分子的精准构筑与多杂原子协同调控机制的科学问题,创制了系列新型硼杂稠环分子骨架,建立了多杂原子精准掺杂的合成方法,揭示了硼与其他杂原子协同掺杂调控光电过程的新机制,发现了高效反Kasha发光材料,实现了高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光探测器件,获得了具有高不对称因子的螺烯型手性光电材料及用于高效上转换发光的有机近红外光敏剂,为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发展开创了新机遇。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用5700余次。自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8篇)、Nat. Commun.(1篇)、Acc. Chem. Res.(1篇)等。曾获中国化学会首届朱道本有机固体青年创新奖、中国化学会第五届菁青化学新锐奖,入选Sci. China Chem.及J. Mater. Chem. C 新锐科学家。
       据悉,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最早设立的学术奖励。主要授予在化学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或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每年评选一次,截至2023年已有372人获得此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4:50 , Processed in 0.0934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