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杨黄浩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17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20:07: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黄浩,男,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生,2002年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被聘任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2007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谭蔚泓教授课题组进行一年的合作研究。2008年9月进入福州大学工作,并被聘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2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度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5年度全国先进工作者。

姓  名:        杨黄浩
性  别:        男
职  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  历:        博士
职  务:        福州大学副校长
电  话:        
专  业:        分析化学
电子邮件:        hhyang@fzu.edu.cn
研究方向:        生物分析、纳米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教育工作经历
1997-2002: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研究
2002-2004: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从事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
2004-2007: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从事功能材料合成和生物传感研究
2007-2008: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访问教授,从事癌细胞核酸适体筛选和生物传感研究
2008-现在: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分析、纳米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简介
博士生课程:《研究方法导论》、《高等分析化学实验》
本科生课程:《教授学科导论讲座》、《仪器分析》
科研简介
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生物医学分析、纳米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和海洋天然产物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已主持973计划课题1项、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获福建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培养的一名博士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析化学、化学学报等刊物编委。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近5年发表110余篇),其中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影响因子大于10刊物的论文20余篇。研究工作多次被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NPG Asia Materials、ACS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等刊物和网站作为亮点介绍。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8500次(H因子=49),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200多次。
社会兼职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中国化学会理事
《Science China Chemistry、《分析化学》、《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海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产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科研项目
16、面向深层活体组织的纳米发光成像分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7-2021
15、光声/MRI/CT多模态成像监测原发性肝癌靶向微创治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2016-2019
14、基于纳米材料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8
13、超高分辨率生物实时成像用科学级 CMOS 探测器,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15-2018
12、仿生分子识别体系与生物传感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2015
11、“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2012-2014
10、分子印迹材料-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2012-2015
9、分子印迹识别体系与分子探针的构建与性能研究,国家973计划课题,2010-2014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2012
7、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基础研究,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2013
6、石墨烯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
5、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0-2011
4、活性可控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
3、海洋有毒有机污染物现场检测仿生传感器,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2010
2、分子印记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仿生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7
1、海水中有机农药仿生识别监测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2004-2005  
代表性论文
Analytical Chemistry和影响因子10以上代表性论文
22. Functional Nucleic Acid-based Hydrogels for Bioanalyt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 2016, 45, 1410-1431.
21. Facile Phase Transfer and Surface Biofunctionalization of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Using Janus DNA Tetrahedron Nanostructure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11210-11213.
20. Self-assembly of DNA Nanohydrogels with Controllable Size and Stimuli-Responsive Property for Targeted Gene Regulation Therapy, J. Am. Chem. Soc. 2015, 137, 1412-1415.
19. Co9Se8 Nanoplates as a New Theranostic Platform for Photoacoustic/Magnetic Resonance Dual-Modal-Imaging-Guided Chemo-Photothermal Combination Therapy, Adv. Mater. 2015, 27, 3285–3291.
18. Multifunctional Fe3O4@polydopamine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for intracellular mRNA detection and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ACS Nano, 2014, 8, 3876-3883.
17. Turn-on fluorescence sensor for intracellular imaging of glutathione using g-C3N4 nanosheet-MnO2 sandwich nanocomposite, Anal. Chem., 2014, 86, 3426-3434.
16. A selective artificial enzyme inhibitor based on nanoparticle-enzyme interactions and molecular imprinting, Adv. Mater., 2013, 25, 5922-5927.
15. Enzyme-free and label-free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NA in biological samples based on long-range self-assembled DNA nanostructures, Anal. Chem., 2012, 84, 8277-8283.
14. A general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proteins and small molecules based on cyclic enzymatic signal amplification and hairpin aptamer probe, Anal. Chem., 2012, 84, 5309-5315.
13.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Cu2+ with the naked eye and application in immunoassays, NPG Asia Materials, 2012, 4, e10, doi:10.1038/am.2012.18.
12. General approach for monitoring peptide-protein interactions based on graphene-peptide complex, Anal. Chem., 2011, 83, 7276-7282. (Highlighted by ACS Chem. & Eng. News)
11. Bioresponsive controlled release using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capped with aptamer-based molecular gate,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278-1281.
10. Amplified aptamer-based assay through catalytic recycling of the analyte,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8454-8457.
9. Using graphene to protect DNA from cleavage during cellular delivery, Chem. Commun., 2010, 46, 3116-3118. (Highlighted by Nature China and ACS Chem. & Eng. News)
8. A graphene platform for sensing biomolecules,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4785-4787. (Highlighted by NPG Asia Materials)
7. Engineering target-responsive hydrogels based on aptamer-target interaction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6320-6321. (Highlighted by Nature Chemistry)
6. Surface imprint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sorbent assays, Anal. Chem., 2007, 79, 5457-5461.
5. Template synthesiz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nanotube membranes for chemical separation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5954-15955.
4. Protein recognition via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nanowires, Anal. Chem., 2006, 78, 317-320.
3.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wires for biorecognition,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378-1379.
2. Magnetite-containing spherical silica nanoparticles for biocatalysis and bioseparations, Anal. Chem., 2004, 76, 1316-1321.
1.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gel nanotubes membrane for biochemical separations, J. Am. Chem. Soc., 2004, 126, 4054-4055.  
获奖情况
2015年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2年入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2012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2011年作为带头人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0年获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沙发
发表于 2019-5-15 08:32:05 | 只看该作者
福州大学杨黄浩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陈小元团队合作,将氧化铁-金纳米粒子(Fe3O4-Au JNPs)组装成磁性-等离子体双层囊泡用于活性氧(ROS)增强的肿瘤化疗。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证明了该双层囊泡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能。由于粒子间磁偶极子相互作用和等离激元耦合作用,该囊泡的T2驰豫率和光声性能比单个JNPs都更强。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对pH响应的囊泡可分解为单个JNPs,进而在细胞内进行PLHP和亚铁离子的生化反应,产生活性氧来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通过结合ROS的细胞毒性和DOX诱导的化疗,该材料治疗肿瘤的效果十分显著。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4Cu对囊泡进行标记后则可利用PET成像证明其在肿瘤内的高效聚集和体内清除效率。

JibinSong, Zhan-Wei Li, Huanghao Yang, Xiaoyuan Chen, et al. Self-Assembled Responsive Bilayered Vesicles with Adjustable Oxidative Stress for EnhancedCancer Imaging and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9
DOI:10.1021/jacs.8b13902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8b13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9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板凳
发表于 2019-10-21 17:42:50 | 只看该作者
镧掺杂的纳米晶体(Ln3+-NCs)在用于对活细胞和深部组织进行发光成像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制备亲水性和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Ln3+-NCs在目前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学元研究员合作,通过在氧化石墨烯(NCs@GO)中封装Ln3+-NCs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所制备的单分散NCs@GO可以将NCs具有的可见/NIR-II发光与氧化石墨烯独特的表面性质和生物医学功能相结合。这种二元纳米结构不仅具有广泛的溶剂分散性、高效的细胞摄取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可以被各种试剂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如DNA、蛋白质和纳米颗粒等。实验结果表明,NCs@GO能够同时实现细胞内示踪和microRNA-21的可视化以及在1525 nm激光下的高敏感体内肿瘤靶向NIR-II成像。
XiaorongSong, Huanghao Yang, Xueyuan Chen. et al. Graphene Oxide Modified LanthanideNanoprobes for TumorTargeted Visible/NIR-II Luminescence Imaging.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10.1002/anie.20190941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94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07

帖子

12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9
地板
发表于 2020-2-6 08:35:05 | 只看该作者
报告题目:发光纳米材料与发光分析新方法
报告地点: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四楼207
报告时间:2020年1月17日下午1:30
报告人:福州大学 杨黄浩


杨黄浩,福州大学教授。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年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入选全国青联委员。曾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医学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已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发表在Natur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等影响因子大于10刊物的论文30余篇。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16000次(H因子=66),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2000多次。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135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3
5#
发表于 2020-7-21 22: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09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6#
发表于 2021-4-9 16:51:51 | 只看该作者
癌症仍然是人类面临重要健康问题之一。放疗(RT)已经成为治疗癌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约7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疗。然而,单纯依靠放疗治疗癌症往往会导致辐射能量沉积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对身体健康部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开发纳米材料作为放射增敏剂用于癌症的成像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高原子序数金属纳米晶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X射线衰减系数强、生物相容性好、易表面改性等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放射增敏剂。
       就目前成像技术来说,大多数成像方法受限于成像深度不足、时空分辨率及灵敏度不佳等问题。CT成像是最强大的诊断成像技术之一,比其他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更经济、更省时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将高原子序数金属纳米材料与CT成像相结合,通过结合二者的优点,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福州大学杨黄浩、宋继彬、陈岚岚课题组对X射线敏感的高原子序数金属纳米晶体用于癌症成像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综述了不同类型高原子序数纳米晶体,包括金、铋、铪、钆、钽、钨等纳米材料在癌症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基于这些纳米材料已用于癌症的成像和治疗,高原子序数金属纳米材料作为X射线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比传统造影剂具有更好的增敏效果。高原子序数金属纳米材料在X射线照射下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随后,课题组对X射线敏感的纳米材料临床应用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主题

202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7#
发表于 2021-5-27 16:45:15 | 只看该作者
纳米医学的出现将传统生物医学带入到崭新的微观领域并在医学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纳米医学是将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医学,其范畴包括应用纳米科学技术发展更加灵敏和快速的医学诊断技术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纳米金由于其自身的优点(例如:易于制备和表面功能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尺寸可控性、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在生物医学的发展中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为了开拓纳米金的应用范围,人们对其的功能化和结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纳米金材料具有可调谐的光吸收能力和优越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可作为一种优良的光声(PA)成像造影剂和光热剂。另外,纳米金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和原子序数,是优良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造影剂,可以改善具有相同或相似对比特征的软组织结构的特征。再者,纳米金具有超顺磁性,也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此外,纳米金还可以负载光敏剂或化疗药物进行多种治疗。
       近日,福州大学杨黄浩、宋继彬教授课题组基于近期工作和已有文献报道全面总结了等离子纳米金应用于癌症成像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综述特别关注了纳米金的生物医学应用,并总结了其在肿瘤诊断领域的应用,包括第一近红外(NIR-I,650-1000nm)窗口PA成像、第二近红外(NIR-II,1000-1350nm)窗口PA成像、比率PA成像、CT成像和MRI。 另外还总结了纳米金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光热疗法(PTT)、光动力疗法(PDT)、X射线疗法、化疗和联合治疗。 最后,对纳米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论文信息:
Plasmonic gold nanoagent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therapy
Qinrui Fu, Xuan Zhang, Jibin Song, Huanghao Yang
VIEW
DOI: 10.1002/VIW.20200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8#
发表于 2021-9-30 14:43:10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类期刊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于近日宣布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加入期刊编委会,担任副主编。作为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期刊副主编,杨黄浩教授将主要负责纳米,生物材料和分析材料方向来稿的评审工作。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主要报道各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化学特性以及对材料制备技术的改进工作,也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表征和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该刊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同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出版,是 Frontiers 系列期刊的成员。Frontiers 系列期刊是由中国化学界主导并面向国际的高质量、高影响力化学学术期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02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9#
发表于 2022-1-24 09:06:38 | 只看该作者
肿瘤乏氧微环境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癌细胞转移等生理活动息息相关,还会导致肿瘤对需氧型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影响需氧型抗癌手段的疗效。因此,有效地调控肿瘤乏氧微环境是提高需氧型肿瘤治疗疗效的关键。放射治疗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亦受肿瘤乏氧微环境的影响,放射治疗的疗效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然而,单纯增加辐射剂量或扩大辐射面积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增加患者的病痛。为解决上述难题,近年来许多增强肿瘤中氧气浓度以提高放疗效果的方法被开发出来,如热辅助促进血流循环、直接向肿瘤输送氧气等。然而,改善肿瘤血流策略被动地局限于患者的情况和代谢的水平,向肿瘤区域直接运输氧气也存在用药剂量和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幸运的是,利用催化剂分解肿瘤内源性物质生成氧气的原位产氧策略有望解决上述难题。并且在诸多金属基催化剂中,三氧化钨(WO3)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催化产氧能力,但是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少。因此,开发基于WO3的纳米探针以调控肿瘤乏氧微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1 WO3基纳米诊疗探针用于肿瘤NIR-II光声成像和乏氧微环境调控型抗肿瘤治疗的示意图。
      近红外二区(NIR-II)光声成像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组织穿透性等优势,近年来备受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通过NIR-II光声成像精确定位肿瘤区域,可以指导放射治疗并有效地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众多已被开发出来的光声成像探针中,碳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有效增强光声信号,实现肿瘤区域的精确成像,有利于光声成像引导的精准肿瘤治疗。因此,开发可调控肿瘤区域乏氧微环境同时成像介导精准放疗的纳米诊疗平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研究意义。
       最近,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和宋继彬教授课题组构建了一种WO3基纳米诊疗探针,用于肿瘤NIR-II光声成像和调控乏氧微环境增强放射-化学联合治疗(图1)。在体外实验表明,WO3基纳米诊疗探针具有良好的NIR-II光声成像性能,同时可以在808 nm激光辐照下催化产氧,有利于进一步缓解肿瘤区域乏氧应用。在体内肿瘤成像与治疗实验中,WO3基纳米诊疗探针能够有效地催化产生氧气,增强肿瘤区域放射敏感性,并通过NIR-II光声成像进行精确的肿瘤成像和实时监测放射-化学治疗疗效,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该纳米催化探针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可以实现精确肿瘤成像和精准抗肿瘤治疗,同时为调节肿瘤乏氧微环境并增强抗癌疗效提供了新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7 18:49 , Processed in 0.12038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