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国家海洋局公示2018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XXXX海洋智能无人艇关键技术及应用

[复制链接]

91

主题

93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6:3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XXXX海洋智能无人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在无人艇技术这一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其关键技术创新有:1.突破了基于复杂海洋环境的无人艇自主控制技术;2.突破了XXXX海域的无人艇XX关键技术;3.突破了适用于深远海的长航时、高负载无人艇材料及结构优化技术;4.研制了适于XXXX的XX和XXXX两类无人艇装备平台。经专家评审鉴定,该项目在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和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显著,取得的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该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于XX领域,形成多种应用的系列产品,产品覆盖所有省份,并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成果在XX调查、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天津港爆炸事故应对等国家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4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主导技术和产品,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重难点关键问题。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XXXX无人艇领域技术、应用、标准化、产业化等多项突破,推动了无人艇行业的技术发展,技术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我国无人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无人艇具有XX、机动、高效及适于全天候、高空间分辨率应用的特点,将是未来XXXX核心装备之一。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形势下,复杂恶劣的特殊海洋环境对无人艇的感知、航控、决策及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深远海及特殊任务对无人艇的适航性、续航力、负载力及XX性提出了更大挑战。经七年攻关,本项目突破了无人艇的三大关键技术,发展了两大类XXXX无人艇装备,创新点如下:
1. 突破了复杂海洋环境中无人艇自主控制技术包括:1)复杂动态环境中高精度航行控制技术。基于姿态数据的在线频谱分析,提出了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环境干扰辨识方法,发明了自适应干扰实时补偿航迹控制算法,级海况下平均偏航距小于2米,满足复杂海洋环境下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XX环境侦测需求;2)强干扰条件下自主环境认知避碰技术。基于概率图模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强干扰条件下的目标感知、态势与威胁评估,采用三层规避模型算法对障碍规避与任务执行进行规划协调,发展了航行密集水域的环境感知和智能避障技术,与美军无人艇自主能力评价等级比较,经验证鉴定,达世界领先水平3)弱联通条件下多艇协同航行控制技术。构建了基于分布式结构的通信及协同控制策略,发明了多艇自适应最优协同追踪控制算法,国内首次实现20艘无人艇的协同航行控制,协同位置误差在通信正常条件下小于2米,在弱通信条件下(北斗短报文)小于15米。
2. 突破了XXXX海域中无人艇XX关键技术
3. 突破了适用于深远海的长航时、高负载无人艇材料及结构优化技术研发了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天然埃洛石纳米管增韧技术,大尺寸连续复杂曲面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实现了艇体减重19.3%,排水量3吨无人艇搭载力达1.5吨,最高航速达50节(三级海况航速45.6节),22.5节航速下续航超400海里,比国外同级别无人艇提高2-3倍。
4. 研制了适于XXXX的XX和XXXX两类无人艇装备平台。针对高分辨率海洋环境XX和特定海域调查任务,研制了XXXXXX类系列无人艇;针对特定海域警戒、巡逻、XXXX、XXXX环境保障,研制了XXXXXXXX类系列无人艇,推动了国内海洋无人艇行业标准及CCS标准建设,填补了国内外无人艇的标准空白。
该成果已推广到XX及所有省市,成功用于XX、南海XX调查、南极科考、环境监测、应急处置等领域,已批量出口到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一批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18项(授权6项,受理12项),实用新型13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同行专家评价:“该项目在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和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显著。在同类研究中,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四、客观评价
1. 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1)中国船级社检测报告
经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检测:该船是无人艇,船体采用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在沿海、江、河、湖等水域航行。
巡航速度:22.5kn,最大航速40kn,在巡航速度下的续航能力326nm。
进行了航速测定、主机柴油推进续航力测试、柴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电力推进续航力测试,实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该船体、通导及机电设备等状况正常,测试正常。
(2)无人艇艇体材料测试检验报告
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对该项目无人艇艇体材料检测,其密度比传统的玻璃纤维层板密度降低了25%,其综合减重比例在30%以上;其层间剪切强度性能提高了22%。
经中国赛宝实验室检测,该项目成果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的密度比传统的玻璃钢密度降低了19.3%,弯曲强度提升80%以上。
(3)无人艇入级证书
L30型安防巡逻无人艇获得中国船级社的入级原则认可,并颁发证书,为全球首个无人艇入级证书。
2. 专家评价意见
中国海洋学会组织同行业专家对本项目成果的评价结论为:该项目在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和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显著。在同类研究中,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3. 用户评价
该项目在XX、国家海洋局、广州南方卫星导航、无锡海鹰加科等15家单位应用,其中摘选3家评价如下:
XXXXXXXXXX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由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和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组成的作业队伍,使用多波束无人艇M80B贴近冰缘进行作业,历时14个小时,在南极极端环境条件下完成了罗斯海西岸5平方公里海域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测量,超计划工作量38.9%完成。该次无人艇的应用,有效克服了南极恶劣作业环境,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和作业危险性,提高了作业效率。该次作业最大限度地获取了该区域近岸海底水深地形数据,填补了南极水深数据空白,为船舶航行和新站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我局采用云洲的多款无人艇应用于南海调查、南极科考等重大任务均属国内首创。自2014年至今,我局携无人艇去南海南沙、西沙等4个海域,顺利完成共计127公里的测深、海洋调查等任务,为我国精确掌握某些XX数据提供了素材和技术手段。
4. 行业评价
(1)2016年获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2016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5. 国内外关注和重要媒体报道
(1)2014年10月,在世界创新论坛上向李克强总理及俄罗斯梅德韦杰夫总理汇报无人艇项目,获得两国总理高度肯定;
(2)蝉联2016-2017年MTR100全球最优秀海洋科技企业(中国唯一入选);
(3)多次获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部分报道情况如下:
  
时间
  
媒体
主要评价
网址
2017.7.4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
一艘警戒巡逻无人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它是一个通用化和模块化的兼容军用和民用两个应用方向。可在海岛、港口和重要的任务区代替人去进行巡逻警戒。
https://v.qq.com/x/page/e0522g3p2df.html?ptag=v_qq_com
2017.9.8
人民网国际版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无人船生产企业,经过7年的时间,已经有将近20款定型的产品在市场销售,已经占领了90%的国内市场。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908/c1002-29522503.html
2017.9.8
环球时报08版军事科技
云洲展出的舰载无人艇可以适应复杂海况,能根据需求快速更换任务模块,执行从巡逻、取证到警戒、消防等各种任务。这类无人艇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包括与其他无人系统进行协同。
http://tech.huanqiu.com/original/2017-09/11260288.html
2017.11.30
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云洲智能10多次远赴海外参展,不断提升中国无人船艇的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展示了“中国智造”实力,赢得了广泛认可。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前景,云洲智能将引领中国无人船艇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7-11/30/content_350164.htm
2017.7.10
英国《金融时报》
本届博览会最具魅力的展品之一是装备机枪塔的无人驾驶小艇,由总部位于珠海的云洲智能科技公司  (Yunzhou Tech Corporation)设计。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340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开发了环保、海洋、安防和XX四个系列的无人艇产品。至今,完成单位应用本项目成果,特别是针对目标海域的海洋环境测量任务,实现XX目标海域的海洋环境数据采集的快速性和安全性。并用于海洋综合调查任务,在常规的海洋调查勘测、海洋侦察监视等民用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我国海洋调查任务的智能化水平。
成果已远销美国、法国等海外市场,在全球建立了经销商网络,作为平台技术无人艇还拓展到了环保,水文,核辐射,海上应急等不同领域。
通过项目的推广应用,实现了以下社会效益:
推动了海洋科技的进步:共形成专利31项,论文6篇,参与编制行业标准和规范4项,具有开拓性的技术积累,并达到国外技术水平。该成果应用于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水文局等单位,作业效率高、精度高,特别是用于南海某些海域测量和监测,填补了我国建国以来很多区域的海洋数据空白,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此获得了国家海洋局2016年海洋科技奖特等奖。
颠覆传统工作模式:其自主导航、智能避障、全自动作业等创新技术,颠覆了以往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调查、安防巡逻等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水上作业的危险性,是一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技术。
保护国土安全:中国40%领海主权有争议,如南海、钓鱼岛问题,可利用无人艇进行武力打击、稽查、执法、巡逻等。无人艇将成为海上维权的重要工具。
保护海洋环境:无人艇可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有效监管倾倒垃圾、擅自填海等违法行为。
维护海洋秩序:无人艇可承担海上取证、执法、应急、缉私、夜间巡逻等任务。
培养行业人才:无人艇涉及软件、算法、硬件、材料、船舶、通信、雷达等众多技术领域,自项目立项以来,共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200人。
该科技成果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测量测绘,核辐射,海洋调查,环境、海上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安防,XX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获得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点赞和支持。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
全自动地表水水质采样机器人
中国
ZL201010168446.7
2012.12.19
1104026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王铭钰;张云飞;张祚;成亮
有效
发明
小型水面机器人装置及自适应水流优化导航方法
中国
ZL201010167730.2
2013.10.30
1295855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王铭钰;张云飞;张祚;成亮
有效
发明
便携式智能推进系统
中国
ZL201210325516.4
2015.4.22
1642287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鲍秀峰;成亮;张云飞;王铭钰
有效
发明
带有球鼻艏的浅吃水三体船及系统
中国
ZL201410722766.0
2017.02.22
2389604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张云飞;成亮;邹雪松;乔军;王根宝
有效
发明
智能化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姿态监测方法
中国
ZL201310736897.X
2016.6.15
2109535
淮海工学院
周立;王继刚;蒋廷臣;汤均博;杨保
有效
实用新型
自动采样装置
中国
ZL201220443917.5
2013.05.29
292848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鲍秀峰;成亮;张云飞;王铭钰
有效
实用新型
水面机器人控制基站
中国
ZL201220443915.6
2013.03.13
2754467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王铭钰;鲁海森;成亮;张云飞
有效
实用新型
智能水面测量机器人
中国
ZL201120075764.9
2011.10.5
1104026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王铭钰;张云飞;张祚;成亮
有效
软件著作权
云洲测绘无人船地面基站软件V4.8.4
中国
2016SR184953
2016.7.19
2016SR184953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有效
软件著作权
云洲测绘无人船主控控制软件V5.2.0
中国
2016SR184940
2016.7.19
2016SR184940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有效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1.  张云飞,二级教授/董事长
工作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本项目工作占该成员工作量的70%。1、负责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和研究路线;2、对创新点1进行顶层设计,对安全自主航行的需求和指标进行分析验证;3、对创新点2进行总体设计,组织需求调研和分析,落实无人艇XX、长续航、高航速、高海况的综合设计方案;4、主导牵引创新点3的三项海洋无人艇行业标准以及两类中国无人船艇入级指南规范,填补我国无人艇行业标准空白。该成员对本项目作出巨大贡献。
2.  董超,副研究员/室主任
工作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2、3作出重要贡献:1.海洋应用需求分析和现场实测的负责人;2.主持设计无人艇海上作业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提出海上作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意见与建议;3.负责多型海洋测绘设备在无人艇平台上的安装、调试和测试,获取了大量南海中南部XX周边水域水下地形地貌实际数据,对南极无人艇测量应用推广做出重要贡献;4.负责多型海洋调查无人艇的研制方案设计,主持海洋局多个专项研制项目的实施;5.负责《海洋测量无人船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的编制。
3.  蒲进菁,工程师/技术总监
工作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成员负责海洋应用技术无人艇平台的研制,积极推动无人艇平台和海洋调查设备的集成、测试和应用。对创新点2.1,2.2两项关键技术以及2.4探测类无人艇装备平台进行一线技术攻关,对探测类无人艇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需求分析、应用与测试方案设计、布放回收技术设计等;主持对创新点3的海洋无人艇标准及其测试方法的编制、制定等。该成员对本项目作出重大贡献。
4.  蒋俊杰,高级工程师/中心副主任
工作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和2作出重要贡献:1.本项目海洋应用需求分析和现场实测负责人;2.根据传统海洋调查作业方式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无人艇在海洋领域应用的市场需求方向;3.负责无人艇搭载海洋仪器设备的选型,制定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总体框架。
5.  刘蔚,工程师
工作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成员对创新点2和3作出积极贡献。1.多个海洋调查无人艇领域科研项目申请人和参与人;2.结合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工作经验,牵引需求分析;3.负责海洋测绘无人艇在海洋真实环境下的测试工作;4.参与多型海洋调查无人艇的研制方案设计;5.海洋测量无人船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起草人员。
6.  黄贤源,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海洋环境研究所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海洋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研制了XXXX模块化航行控制器软硬件(含应急系统形成同构以及异构冗余控制),以及母船搭载布放回收结构系统使无人艇平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完成多种不同的海洋业务。对创新点1和2作出重要贡献。
7.  赵智聪,工程师/副部长
工作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成员积极参与无人船艇通用自主控制技术顶层设计的实施,参与创新点1的研究过程,并进行测试优化,主导创新点1中两套硬件架构的总体方案设计,需求分析、应用与测试方案设计及研发;参与创新点2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具体实施;积极参与创新点3的两类中国无人船艇入级指南规范编写过程。该成员对本项目作出积极贡献。
8.  郑钰鹏,助理工程师
工作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创新点1、2做出创造性贡献。1、控制软件开发、测试,记录分析软件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调试。2、负责完成了无人艇硬件平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软件开发;完成船体硬件基本控制单元控制软件开发;参与L30无人艇主控软件开发;遥控初步界面软件的开发等。
9.  马枫,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与云洲共同在雷达图像处理、目标提取与智能辨识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无人船的智能避障、控制奠定了基础。对创新点1作出重要贡献。
10. 周立,教授/副院长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承担了无人艇高精度空间基准框架和海底测绘自主定位、跟踪、扫测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技术的陆海一体化空间基准框架和海道垂直基准与三维地心坐标基准网转换模型;创建了一种无人艇无验潮实时海底地形变化监测模型,研发了基于多源声学传感器的实时动态全息扫描系统;开发了网络化航道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创新点1和2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拥有一支庞大的海洋调查队伍和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具有丰富的海洋调查经验。自2015年起,国家海洋局大力推动海洋调查无人艇的研制与应用,以解决XXX周边海域水下地形地貌调查的技术难题。受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委托,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参与了多个专项中海洋调查无人艇相关研制方案的编制,以及相关标准和体系的筹建工作,并承担了XXX专项中无人艇研制的多个任务。在此过程中,多次组织前往南海,使用十多种测绘型无人艇开展XX周边海域水下地形地貌试点调查工作,在无人艇研制与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中心在无人艇研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的成果:大力推动无人艇行业“产、研、用”的深度融合,组建南海无人艇调查技术联合实验室;依托联合实验室,打造了国内首个用户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研发、应用团队,推出的产品最贴近实际应用需求;依托联合实验室,打造首个海洋调查领域作业经验最丰富的无人艇作业团队;在国内首次使用不含专业辅助吊放设备的普通调查船完成大型无人艇海上安全作业,完成掌握无人艇的海上作业流程,完全掌握1000吨级调查船运输、布放和回收无人艇的全套作业流程;在国内,首次开展四级海况内(含四级海况)大型无人艇的海上真实环境作业;在国内,首次使用无人艇替代人工作业,在南海开展水下地形调查,极大降低了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
该项目成果是依托上述背景取得,该完成单位主导和推动了无人艇在海洋系统的应用。
2.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经该完成单位数年研究,本项目突破了船体材料与成型、无人自主控制、与任务设备集成设计、智能避障航行、与它平台协同航行控制等技术,研发的海洋智能无人艇平台通过自主定位,自主目标探测、定位、跟踪与识别,智能分析与决策,多环路航行控制驱动系统,实现了智能避障和自主航行,为我国海洋环境调查、海底测绘、海上搜索救援,安防巡逻等海洋任务执行提供了新型平台装备。
本项目使我国海洋无人艇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为实现国家“十三五”期间海洋强国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云洲是中国第一家无人艇企业,首创了中国第一艘海洋无人艇。至今已开发出用于水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监察、暗管探测;水文测绘;水利;环卫;核安全;海洋调查;安防等领域的十多项无人艇平台产品,已在除台湾外所有省份的销售和应用。拥有中国专利81件(其中发明有31件),软件著作权5件;主要参与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4项和无人水面艇、无人货运船检验指南。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海洋环境研究所
根据XXX专项子课题项目,本单位开展了水面无人测量船测试平台总体技术方案论证设计,突破了岸台与船台远程协同控制和海底地形智能测量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无人测量船测试平台,并开展了室内测试、湖试、海试等系列试验,为XX周边水深XXXX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参与测试了XXXX模块化航行控制器软硬件(含应急系统形成同构以及异构冗余控制),以及母船搭载布放回收结构系统使无人艇平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完成多种不同的海洋业务。
4.  淮海工学院
本单位与项目主持单位长期开展海洋测量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共建共享研究人才资源、科研条件资源和共同培养研究生等全方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针对本项目的产学研合作重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针对创新点1:为无人艇航路规划与自主决策算法、洋流速度对航行运动影响补偿算法和欠阻尼非线性运动控制方法提供测试验证平台,实现了无人艇自主航行、跟踪与识别以及目标检测等科研测试实验。
针对创新点2:利用淮海工学院基于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陆海一体化空间基准框架,共同开展了RTK测量无人艇高精度航行控制合作研究。解决了测量无人艇对航路偏差实时精确测量与厘米级航线归算高精度需求等关键技术问题,多波束测量精度满足《航道测量规范》要求。项目率先在连云港港30万吨级大型深水航道中应用示范,为国内第一条大型深水航道全流程性能安全提供监测与预警服务。
5.  武汉理工大学
本单位积极开展智能船舶安全性、能源管理与能效控制等研究,突破了无人船的智能感知、避障、控制等关键技术,保证无人船的安全性;突破无人船能源的智能管理技术,节约船舶的能耗,提高船舶的续航能力,为创新点1和2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积极跟踪和掌握智能船舶感知、避障、路径规划、控制和能效控制的相关科技和产品发展动态,为云洲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推动了该项目成果的形成。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张云飞:本项目是在该成员的主持和推动下完成的。该成员于2010年4月15日创立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确立公司战略和产品研发方向。公司发展方向从内陆到海洋,依托2011年科技部创新基金和2012年广东省产学研结合专项等项目,开始了XXXX海洋无人船的研制,制定了XXXX无人艇总体设计方案和无人艇在海洋领域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研究路线等。并主导了与其他四家完成单位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以及产业协作。该成员参加了2014年海军十三五无人艇规划,发表的《高性能海洋无人船平台及行业发展》被评为论坛优秀论文。主持和参与的专利及申请36项,其中发明12项(已授权4项)。参与编写国家行业标准4项和1项入级规范。
董  超:该成员代表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最早于2014年与云洲开展项目合作,提出海上作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联合研制的海洋无人艇获取了大量南海中南部XX周边水域水下地形地貌实际数据,对南极无人艇测量应用推广做出重要贡献;主持海洋局多个无人艇相关的专项研制项目的实施;主持了《海洋测量无人船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的编制。
蒲进菁:于2016年2月入职云洲,任海洋应用技术总监,负责多型海洋领域无人船艇的研制,积极推动无人艇平台和海洋调查设备的集成、测试和应用。共开发出M80/M40/M120等适应不同海域的海洋调查无人艇产品,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M80无人艇获得2016年国家海洋科技奖特等奖。
蒋俊杰:该成员为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副主任,是本项目海洋应用需求分析和现场实测负责人;根据传统海洋调查作业方式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无人艇在海洋领域应用的市场需求方向;负责无人艇搭载海洋仪器设备的选型,制定了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总体框架。
刘  蔚:该成员是多个海洋调查无人艇领域科研项目申请人和参与人;结合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工作经验,牵引需求分析;负责海洋测绘无人艇在海洋真实环境下的测试工作;参与多型海洋调查无人艇的研制方案设计;是海洋测量无人船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起草人员。
黄贤源:2012年12月,购买云洲第一条测绘无人船,2016年,与云洲共同承担了XXX项目中利用无人艇进行海洋测绘的子课题。参与测试了XXXX模块化航行控制器软硬件(含应急系统形成同构以及异构冗余控制),以及母船搭载布放回收结构系统使无人艇平台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完成多种不同的海洋业务。
赵智聪:2015年1月加入云洲,积极参与无人船艇通用自主控制技术顶层设计及实施;负责无人船艇通用硬件框架顶层设计及相关标准建立;参与编制《无人水面艇检验指南 2018》;组织并参与无人船艇通用加固硬件模块研发;参与无人船艇通用软件模块研发;参与无人艇安防板块研发;参与无人艇XX板块的研发。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郑钰鹏:2013年10月加入云洲,主要负责控制软件开发、测试,记录分析软件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调试。负责完成了无人艇硬件平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软件开发;完成船体硬件基本控制单元控制软件开发;参与L30无人艇主控软件开发;遥控初步界面软件的开发等。
马  枫:2016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洲成立“无人船安全与能效控制”联合实验室,马枫作为指定联系人与云洲进行技术沟通及合作,与云洲共同在雷达图像处理、目标提取与智能辨识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无人船的智能避障、控制奠定了基础。目前双方已与中国船级社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亚洲首个海上无人测试场,并共同发布了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无人货运船。
周  立:,2016年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淮海工学院联合组建了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由张云飞出任研究院院长,周立任研究院副院长。张云飞于2013年参加淮海工学院承担的江苏省科技计划《基于传感网的港口航道全流程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示范(BE2010125)》项目。该成员负责建立了船体结构、材料、环境等综合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对船体结构、船体材料、船壳形变等(如腐蚀与破损、船体振动,船体形变等)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无人船体健康状态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船体及用于船体结构的优化、维护保养以及潜在失效的预判。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02:27 , Processed in 0.09426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