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黄小荥、冯美玲:金属硫化物材料富集铀、镧系元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09:05: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全球核电的快速发展,对铀的消耗需求持续增加,随之在整个核燃料循环以及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铀废液。铀具有较高的化学毒性和强的致癌性,且在不同的酸、碱和氧化还原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能力均很强,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然而,放射性废液中铀浓度较低和大量干扰离子的存在使得从复杂废液中选择性提铀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和面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融合发展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小荥课题组冯美玲研究员领导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研究小组在利用新型吸附剂富集铀方面取得进展。她们将具有层状结构的硫代亚磷酸锰MnPS3在NH4Cl溶液中通过机械搅拌制备了NH4+离子插层的硫化物N-MPS,该插层化合物具有耐酸碱、耐β/γ射线辐照优势,而且可以对复杂溶液中铀实现高效分离。特别是其对铀的吸附量高达854.36 mg/g,远高于已报道的一些铀吸附剂。N-MPS在铀污染的自来水和湖水中对铀仍然保持优异的选择性,其分配系数KdU高达2.23×104 mL/g。吸附的铀可通过一种易操作、环境友好的方式洗脱,实现铀的回收和吸附剂的循环再生。她们利用各种表征手段揭示了N-MPS对铀的吸附机制是U(VI)和夹层间NH4+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和N-MPS的表面吸附的协同作用。这项工作不仅表明插层金属硫化物具有从复杂废液中高效分离铀的良好应用潜力,而且证实插层法是开发新的高性能铀吸附剂的有效途径(Chem. Eng. J.2022, 429, 132474,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2474;专利申请号:202110866405.3)。该文第一作者为国科大博士生曾夕同学。
        铕(Eu3+)常作为镧系元素的代表以及锕系核素Ac3+(如241Am3+和244Cm3+)的模拟物。镧系、锕系元素的去除可以大大降低乏燃料后处理的难度。该研究小组利用两种层状镓锑硫化物吸附剂FJSM-GAS-1和FJSM-GAS-2实现了从复杂水溶液中高效提取Eu3+;材料表现出超快的动力学响应(2分钟内)、高的吸附量(分别为127.7和115.8mg/g)和优异的选择性。并且材料对从铕污染的自来水、湖水、海水和含镧系元素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回收镧系元素均表现出高的选择性,且可以实现镧系元素的洗脱和材料的再生。该项工作为利用层状硫化物吸附剂有效提取废水中镧系/锕系元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Chem. Eng. J.2021, 420, 127613,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7613)。该文第一作者为国科大博士生曾夕同学。
         冯美玲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已在去除和分离铀、镧系元素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1,13, 10191-10201;Angew. Chem. Int. Ed.2020, 59,1878-1883;Chem. Mater.2020, 32, 1957-1963;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0, 12, 26222-26231;J. Am. Chem. Soc.2018, 140, 11133-11140;J. Am. Chem. Soc.2017, 139, 4314-4317;J. Am. Chem. Soc.2016, 138, 12578-12585)。


         文章来源:福建物构所
        黄小荥,男,1969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职硕士生,导师卢绍芳研究员;2001年9月起在美国新泽西州州立罗格斯(Rutgers)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无机化学,导师李静教授,2006年1月获博士学位;2006年1月至10月,在同一学校做博士后。
       冯美玲,女,1980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导师毛江高研究员;2007.7-2009.12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材料研究室黄小荥课题组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12月晋升副研究员;2017年1月晋升研究员。2015.11-2016.8在美国西北大学Prof. Mercouri G. Kanatzidis小组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是面向国家重大环保问题战略需求,从事新型无机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旨在开发能够有效去除Cs+、Sr2+等离子,且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高吸附量和高选择性的新型离子交换材料。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达589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联系人发表一区论文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 A各一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春苗”青年人才专项1项。已结题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项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等项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8 05:27 , Processed in 0.08578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