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李运超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02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15:51: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运超  
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
通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邮编:100875
电话:010 58804077; 传真:010 5880 2075
电子邮箱:liyc@bnu.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chem1.bnu.edu.cn/lyc
讲授课程
物理化学,电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研究兴趣
光电功能纳米材料与能源转换器件
光电生物检测
代表性论文
1.        Reading Disc-Based Bioassays with Standard Computer Drives. Acc. Chem. Res. 2013, 46,  258-268 (化学一区,IF=20)
2.         Ultralong CdTe nanowires: catalyst-free synthesis and high-yield transformation into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s. Adv. Funct. Mater. 2012, 22, 2402-2411(材料类一区,IF=12)
3.        Ligand-tuned shape control, orientied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oidal ZnTe nanocrystals”. Chem. Mater. 2010, 22, 4632-4641(材料类一区,IF=9.5)
4.        Ultrathin ZnSe nanowires: one-pot synthesis via a heat-triggered precursor slow releasing route, controllable Mn doping and application in UV and near-visible light detection. Nanoscale (in press,材料类一区,IF=7.4)
5.        Revealing and Resolving the Restrained Enzymatic Cleavage of DNA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on Gold: Electrochemical Quantitation and ESI-MS Confirmation”, Anal. Chem.2017, 89, 2464-2471(化学一区,IF=6.2)
6.         Indirect Competitive Assays on DVD for Direct Multiplex Detection of Drugs of Abuse in    Oral Fluids. Anal. Chem.2015, 87, 1896-1902(化学一区,IF=6.2)
7.         DNA molecular beacon-based plastic biochip: a versatile and sensitive scanometric detection  platform.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21788-21797(工材一区,IF=7.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4 08:52:22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铜基硫属化物超薄纳米片的液相可控制备及其新奇的近红外光电性质研究与应用
批准号        21872011        学科分类        微生物与真菌化学 ( B020405 )
负责人        李运超        职称                单位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2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板凳
发表于 2019-3-21 08:57:2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李运超教授、范楼珍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杨世和教授(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合作,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软模板协同定向自组装 “一锅”合成超细纳米线的策略,首次制备出单晶胞厚度的ZnS量子线(平均线径为 0.8 nm)和ZnSe量子线(平均线径为 0.9 nm)。他们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并结合计算模拟,证实了这种量子线的协同生长机制和单晶胞结构。有趣的是,这两种单晶胞纳米线(SSNW)都展示出类似团簇的吸收特征,具有尖锐且显著蓝移的激子吸收峰和“陡峭”的吸收边。更为重要的是,得益于极致的量子限域效应,ZnS SSNW的第一激子吸收峰已蓝移至273 nm,其能隙显著扩宽至4.35 eV,因此仅高选择性地吸收波长短于280 nm的紫外光(即日盲紫外光)。进一步利用其优异的日盲紫外光吸收特性,作者成功的构建了基于ZnS SSNW的自供能光电化学型日盲紫外光探测器。该探测器表现出对日盲紫外光优异的响应性能:开关比高达6008、检测灵敏度可达1.5×1012 Jones、响应度可达33.7 mA/W;关键性能参数显著优于已报道的具有类似器件构型的日盲紫外光探测器。为了实现更便捷地探测日盲紫外光,他们还构造出具有灵敏响应的Mn掺杂ZnS SSNW基光致变色卡。该工作为合成和研究超细一维纳米材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创建了一类崭新的纳米材料体系;也为构建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研究成果以“Solution Grown Single-Unit-Cell Quantum Wires Affording Self-Powered Solar-Blind UV Photodetectors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 Am. Chem. Soc.(2019, 141, 3480-3488)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李冬,硕士生郝思濛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相关技术成果已申请了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2017105585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01:10 , Processed in 0.08898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