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汪长春教授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5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09:12: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汪长春 教授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电话:021-55664371
传真:021-65640293
邮箱:ccwang@fudan.edu.cn
主页:www.polymer.fudan.edu.cn/polymer/research/wangcc/index.html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1987 复旦大学 物化学士
1987-1990 复旦大学 物化硕士
1993-1996 复旦大学 高分子博士
1996-2002 复旦大学 副教授
1996-1998 美国东密歇根大学 访问科学家
2001 法国CNRS大分子研究所 访问科学家
2002-至今 复旦大学 教 授


研究兴趣
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及特殊结构功能微球的基础研究
功能性聚合物凝胶微球制备新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
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及生物分子快速分离检测研究
高性能涂层及功能性薄膜研究


近年代表性论文
Li D, Zhang YT, Li RM, Guo J, Wang CC*, Tang CB. Selective Capture and Quick Detection of Targeting Cells with SERS-Coding Microsphere Suspension Chip. Small, 2015, 11(18): 2200-2208
Yang P, Li D, Jin S, Ding J, Guo J, Shi WB, Wang CC*, Stimuli-responsive biodegradable poly(methacrylic acid) based nanocapsules for ultrasound traced and triggered drug delivery system, Biomaterials, 2014, 35: 2079-2088
Yang P, Zhao FY, Ding J, Guo J, Shi WB, Wang CC*, Hu XH*, Bubble-in-bubble strategy for high-quality ultrasound imaging with a structure coupling effect, Chem. Mater, 2014, 26: 2121−2127
Guo J, Yang WL, Wang CC*,  Magnetic colloidal supraparticles: Design, fabric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 Mater, 2013, 25: 5196-5214
Li D, Zhang YT, Yu M, Guo J, Chaudhary D, Wang CC*, Cancer therapy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using the active release of doxorubicin from MSPs/Ni-LDH folate targeting nanoparticles, Biomaterials, 2013, 34: 7913-7922
Ma WF, Zhang Y, Li LL, You LJ, Zhang P, Zhang YT, Li JM, Yu M, Guo J, Lu HJ*, Wang CC*, Tailor-made magnetic Fe3O4@mTiO2 microspheres with a tunable mesoporous anatase shell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effective enrichment of phosphopeptides, ACS Nano, 2012, 6(4): 3179-3188
Pan YJ, Chen YY, Wang DR, Wei C, Guo J, Lu DR, Chu CC, Wang CC*, Redox/pH dual stimuli-responsive biodegradable nanohydrogels with varying responses to dithiothreitol and glutathione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Biomaterials, 2012, 33: 6570-6579
Luo B, Xu S, Luo A, Wang WR, Wang SL, Guo J, Lin Y, Zhao DY, Wang CC*, Mesoporous Biocompatible and Acid-Degradable Magnetic Colloidal Nanocrystal Clusters wi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and High Hydrophobic Drug Loading Capacity, ACS Nano, 2011, 5(2): 1428-1435
Wang CC*, Guo ZX, Fu SK, Wu W, Zhu DB, Prog. Polym. Sci, 2004, 29: 1079-1141


代表性荣誉与奖励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
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0)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5)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98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沙发
发表于 2018-4-27 08:55:21 | 只看该作者
基于金/巯基相互作用的功能分子在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表面可控组装研究
万家勋 , 孙璐艳 , 汪长春 ,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上海 200438

通讯作者: 汪长春, ccwang@fudan.edu.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21474017,51721002)资助项目
摘要: stringUtils.convertMathHtml(建立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与巯基相互作用的在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表面高效组装功能分子的新方法. 首先制备了粒径均一的介孔磁性纳米粒子簇(MSP),利用蒸馏沉淀技术在 MSP 上包覆一层―S―S―键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壳层(P(MAA-Cy)),并将直径10 ~ 30 nm的金纳米粒子沉积在 MSP@P(MAA-Cy)复合微球表面,从而获得MSP@P(MAA-Cy)-AuNP复合微球. 调控HAuCl4的投料量可以控制金纳米粒子沉积数量和尺寸. 利用金粒子和巯基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将巯基修饰的荧光分子快速可控组装在MSP@P(MAA-Cy)-AuNP微球上. 作为模型示范,实现了一次在MSP@P(MAA-Cy)-AuNP微球上快速固定单种或多种功能分子,为即时、高效、定量在功能微球(靶向药物载体等)上修饰功能分子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8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板凳
发表于 2018-7-12 08:32:48 | 只看该作者
ACS Nano: 皮下注射具有荧光的交联超分子纳米颗粒控释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是一种具有渐进性的、传染性的和复发性的真菌感染病,且已被认为具有高发病率、治愈率低的“临床顽固的疾病”(大约占美国人口的10−12%)。除了纯粹的美容问题外,甲真菌感染还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在同一病人或其他易感人群中有高风险性的其他的指甲病感染,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存在严重并发症,如复发性蜂窝织炎和血栓性静脉炎,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现有的方法是口服药物和外用药膏只能在真菌感染部位达到暂时有效的药物浓度,导致对甲真菌病的治疗效果有限。然而,对于甲真菌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普遍认为是:(1)、将抗真菌药物直接引入感染部位;(2)、有限的皮内持续释放且长期维持有效药物水平;(3)、监测药物水平维持的检测系统;(4)、真菌感染部位周围以最低水平的炎症反应。因而如何实现理想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一直是医学界和药物学界研究热点和难点。

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 S. Weiss教授和Hsian-Rong Tseng教授、南加州大学的陈凯教授、国立台湾大学的Hsu Cheng-Chih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汪长春教授等报道了一种封装有酮康唑的具有荧光的交联超分子纳米颗粒(KTZ⊂c-FSMNPs)作为治疗甲真菌病的皮内注射控制释放溶液。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出各种的KTZ⊂c-FSMNPs。初始特征显示尺寸为4800 nm的KTZ⊂c-FSMNPs展现出KTZ封装效率和容量高,优异的荧光性质,和持续KTZ释放。随后,使用4800 nm的KTZ⊂c-FSMNPs的小鼠模型体内研究,发现通过创伤区皮下注射KTZ⊂c-FSMNPs。从以下方法:(i)、体内荧光成像技术;(ii)、HPLC定量测定KTZ的残余量;(iii)二维电泳/电离质谱成像研究在创伤区域的皮下KTZ的分布;(iv)通过组织学来评估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生物相容性。获得的结果表明4800 nm 的KTZ⊂c-FSMNP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方法。研究成果以题为“Cross-Linked Fluorescent Supramolecular Nanoparticles for Intradermal Controlled Release of Antifungal Drug—A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Onychomycosi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Nano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02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地板
发表于 2018-12-22 15:0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rsan 于 2018-12-22 15:04 编辑

12月17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汪长春教授在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办了《功能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材化学院院长冯绍杰主持学术报告,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师生共计18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汪长春首先就功能聚合物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为中心员工介绍了功能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新型磁性复合聚合凝胶微球制备方法研究及其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如靶向药物载体、蛋白富集分离材料及生物分子传感器等;多孔有机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用于高效催化和光功能相关(如光捕获、光热效应、光电转换等)的应用基础研究;基于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光子薄膜材料及光子晶体传感器研究,主要进行可工业化生产的光子晶体薄膜的前期开发;具有热缩冷胀特性的聚合物材料及其相关的功能材料和器件研发等。接着着重讲了如何形成科研思路、如何制定科研计划、如何完成科研总结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汪教授精彩的讲座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报告会后,汪长春与教务处处长刘瑾教授、冯绍杰及部分骨干教师就有关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作者:陈建利;审稿:冯绍杰)

链接:汪长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进入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科学系,1993年成立)任教。1996年在复旦大学高分科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美国 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进行访问研究;2001年6月在法国 CNR-BioMerieux 生物大分子研究所和2007年8月在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进行短期访问。

  曾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高分子通报》编委;上海市粘结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生命科学、临床医药学等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重点开展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在DNA、蛋白质、抗体等生物分子的快速分离、检测及磁靶向药物方面的应用。在Adv Mater、Smal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5项。

  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008)、上海市育才奖(2009)等多项奖励。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5#
发表于 2019-4-3 17:08:16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柔性精准修饰技术及在个性化治疗中基础问题研究
批准号        51873040        学科分类        载体与缓释材料 ( E031002 )
负责人        汪长春        职称                单位名称        复旦大学
资助金额        59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4 22:30 , Processed in 0.08882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