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北理工在太赫兹波探测液态水中氢键运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97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赵跃进教授课题组同首都师范大学张亮亮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太赫兹波探测液态水中氢键运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在自由下落的水膜上施加超强的宽带太赫兹脉冲会引起折射率的可测量变化,这与液态水中共振激发的氢键振动有关。该研究实现了在亚皮秒时间分辨率下对液态水中超快的氢键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观察。该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Hydrogen-Bond Dynamics of Liquid Water revealed by Terahertz-induced Transient Birefringence" 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光学顶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
  液态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物质,但迄今为止我们对水的了解仍然不全面,尤其是分子水平上的行为。这与液态水分子复杂的网络结构以及超快的演化过程有关。当一个水分子以近乎四面体构型与相邻水分子形成氢键时,这个三维的网络包含着复杂的分子间自由度,其中的动力学过程也非比寻常。受分子间结构动力学强烈影响的介电敏感性可以反映从千兆赫兹(GHz)到太赫兹(THz)频率范围内分子的集体和/或协同运动。利用光学方法评估液态介质的介电敏感性一直以来都是探究其基础性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远红外光谱法、低频拉曼光谱法、透射太赫兹时域光谱法和2D拉曼-太赫兹光谱法等光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加深了对氢键网络的结构、稳定性以及重排列动力学的了解。然而,由于分子集体和协同运动的复杂性以及分子和分子间相关模式的光谱重叠,使得精准探究每种运动模式对介电敏感性的贡献变得困难。
图1 实验系统示意图
图2 a水和重水的太赫兹克尔效应的时域特征。b超快时域演化的理论模拟
  水分子间氢键动力学的振动光谱位于太赫兹范围内,因此利用太赫兹脉冲共振激发分子间氢键振动,可以大大增强其在多种水分子运动模式中的辨识度。该工作在实验上使用时间分辨的太赫兹克尔效应(TKE)技术选择性的共振激发液态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分子运动模式,实现了对低频分子间自由度的直接访问以及高精度的实时观察,从而更准确地了解液态水中氢键约束下的分子运动。更进一步的,作者利用一种与介电敏感性相关的氢键谐振子模型,对实验中亚皮秒尺度下观察到的氢键行为进行描述;再结合相对微弱的水分子集体重定向和超快的电子过程,从理论上建立了宏观各向异性表现与相关分子间运动的联系,并成功地复现了测量的TKE信号。该工作中展现的亚皮秒尺度的时间分辨率,对于观察和理解液态水中分子间运动模式的瞬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究试剂与溶剂水分子的复杂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该项成果得到了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青年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北京市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支持。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博士生赵航、谭永,通讯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赵跃进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张亮亮研究员。合作者包括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张希成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锐博士,和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张存林教授、Mostafa Shalaby博士。
  论文全文下载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0370-z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赵跃进,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精密光电测试仪器及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光电教学实验”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及系统集成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基于MEMS的红外成像技术、THz成像与光谱技术、人体生理参数的光学检测方法、空间光学技术和智能光电仪器设计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260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10余项。先后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和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张亮亮,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于2008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学位论文《太赫兹波位相成像》被评为2010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两次去往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太赫兹研究中心访问,进行激光激发空气等离子体探测太赫兹波的课题研究。并于2014年去往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光学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访问,研究超宽谱太赫兹源,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30余篇(包括PhysicalReviewLetters、ScientificReports、AppliedPhysicsLetters、OpticsLetters和OpticsExpress等)。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授权6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6 10:57 , Processed in 0.12346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