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翟天佑课题组在二维光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3

主题

8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09:2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27日,材料学院新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关于二维光电子器件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Reconfigurable Two-Dimensional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nabled by Local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材料学院2016级博士生吕亮为论文第一作者,翟天佑教授和诸葛福伟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特有的层状结构,其表面无悬挂键,层间量子限域效应使其在原子层级厚度具有高迁移率,相对于经典的Si、Ge等支撑当前信息技术的核心半导体材料,在尺度进一步缩小的各种半导体器件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包低功耗晶体管、存储器及各种光电子器件等。然而,如何实现对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掺杂成为阻碍器件功能化的一个关键障碍,目前研究中采用方法普遍存在不足(如化学方法可控性差,静电栅控方法存在易失性问题等)。类比于集成电路和蓝光LED等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解决这一问题或许是攻克二维材料应用瓶颈的关键突破口。

铁电材料在受到外加电场极化后对外加电场具有记忆性和保持性,将铁电材料与二维半导体材料复合,依靠铁电材料非易失性的剩余极化场对二维半导体材料进行静电掺杂,被认为是一种解决二维半导体掺杂问题的潜在方案。在该论文中,团队利用铁电聚合物P(VDF-TrFE)的非易失剩余极化对二维材料进行掺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光电子器件优化设计研究。尽管前期已经有部分研究构建了二维-铁电复合器件,但金属接触电极的屏蔽效应阻碍了铁电极化对接触区的掺杂效果,无法实现有效的电子或空穴掺杂反转。在该研究中,团队通过翻转二维材料与金属的接触界面,使二维材料直接接触铁电材料并受其极化影响,成功实现了对MoS2、WSe2等典型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和空穴掺杂,载流子浓度可通过调整极化电压在大范围内(107-1012cm-2)灵活控制,使这一方案真正能够用于各种二维半导体的掺杂与器件集成。

研究中,团队利用了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来实现对器件区域内铁电极化图案的设计,空间分辨率接近200nm。基于铁电体极化可翻转特性,团队在单个器件上实现了不同构型的光电探测器,包括光电导器件、PN结型光电二极管以及NPN双极光电晶体管等,并通过光电流成像清晰的证明了不同器件的工作原理差异。所构建的NPN双极性光电晶体管器件表现出了最优的光电探测性能,响应度>10A/W的同时,可以保持<20μs的超快响应速度,是目前二维光电探测器中的最好水平。研究展示了铁电极化调控方式在优化构建光电子器件方面的特殊优势,而其特有的可重构、非易失特性等也赋予了单个器件多功能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光电子器件工艺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有望进一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器件结构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328-0


翟天佑,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副主任,新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组部“青年##计划”入选者(201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年),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 “十大科技新星”和“十佳青年教工”(2016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14年)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4年)。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和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计划”专家联谊会青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Science Bulletin(材料领域)副主编,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60余种国际知名刊物审稿人。


诸葛福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200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1-2016年赴日本大阪大学和九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光电功能纳米材料研究,发展新型二维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至今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CS Nano等,所发表论文被引用1200余次,H因子21。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6:42 , Processed in 0.08823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