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李东旭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09: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东旭 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固态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学士,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98年获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在材料学院材料物理化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新型碱胶凝材料、环境协调性胶凝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参加了国家“973”、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工业废气物作为水泥混凝土材料、建筑材料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
    1990年,研究的“节能型钢渣水泥”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大掺量工业废渣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在2005年获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低钙水泥体系及其在重点工程中防治碱集料反应的应用”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低钙水泥体系及其在重点工程中防治碱集料反应的应用”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3年来,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10多篇,并或多项发明专利。
    从事本科生课程有高等数学、经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从事研究生的课程有材料断裂力学、材料研究动态、工程应用数学、软化学制备方法等。
联系电话:025-83587256
办公地点:东南楼301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6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7 17:14:38 | 只看该作者
题    目: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微结构和自修复性能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探讨
报告人: 李东旭 教授
时    间: 2018年9月20日(周四)10:00
地    点: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五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李东旭, 博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56年2月6日 生于江苏南京;在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8-2000年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85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任教,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赴德国、英国、加拿大、瑞士等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固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纳米改性胶凝材料、生物材料和新型建筑功能材料的研究。目前为济南大学客座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和参加了国家“973”、国家“863”、“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研究。在工业废气物作为水泥混凝土材料、建筑材料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曾获1990年度“节能型钢渣水泥”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度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陕西省商洛市科学技术特等奖;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3年来,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论文10多篇,并获多项发明专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 19:42 , Processed in 0.08228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