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纪红兵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17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5:54: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红兵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1997年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7年作为百人计划教授引进到中山大学工作,目前为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绿色化学、绿色化工技术及化工园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2012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优秀管理者”称号,2013、2014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的个人奖和单位奖,2014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入选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首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2015年“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2014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86篇,完成著作5本,已申请专利107件,其中授权中国专利52件,授权美国专利1件,超过10件的专利成果得以转化。


纪红兵老师简介
基本情况
姓名:纪红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09
籍贯:江苏南京
工学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
联系方式
电话:+86-020-84113658
传真:+86-020-84113654
邮箱:jihb@mail.sysu.edu.cn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邮编:510275
个人网站:精细化工研究院(http://finechem.sysu.edu.cn/)、惠州研究院(http://www.sysu-hz.org/


教育经历
1992.9—1997.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9—1992.6: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7.05—至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1997.07—2009.04: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委员
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核心期刊《化工进展》编委、《精细化工》副主任委员、《天然气化工》编委、《工业催化》副主任委员、《煤炭与化工》编委、《广东安全生产》编委
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院长
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
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广东省石化中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题:《化学反应工程》
研究生课程:《催化反应工程》


科研方向
环境友好的催化过程(多/均相催化、仿生催化和环境催化);
精细化工、天然精细化学品的分离与合成;
绿色化工过程;
化工园区管理。


科研项目
1.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敏性化学品合成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6-2016.6.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类整体式催化剂用于有机废气治理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14-2018.
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仿生催化反应与工程,2015-2019.
4.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热敏性化学品分离的低碳技术及装备,2012.01-2014.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仿生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2011.01-2014.12.
6.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精细石油化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2-2014.


获奖情况
2014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新型香精制备与香气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
2014年入选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张展霞科技创新奖”;
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大亚湾石油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创新实践;
2013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91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2008-2011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优秀管理者”称号;
2010年入选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计划;
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论著一览
主要论著:
1. Biomimetic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of ketones with SnO2 as cocatalyst, features in activating carbonyl group of substrat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41, 138-144 (2014).
2. Comparison of TiO2 Degussa P25 with anatase and rutile crystalline phases for methane combus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43, 254-264 (2014).
3. Highly efficient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 from epoxides catalyzed by salen aluminum complexes with built-in “CO2 capture” capability under mild conditions, Green Chemistry, 16(3), 1496-1506 (2014).
4. Inclusive separation of acetophenone from petrochemical by-product with 1-phenylethanol via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AIChE Journal, 60(8), 2962-2975 (2014).
5. Monolith-like TiO2 nanotube array supported Pt catalyst for HCHO removal under mild condition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53 (18), 7629–7636 (2014).
6. New bi-functional zinc catalysts based on robust and easy-to-handle N-chelating ligands for the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 from epoxides and CO2 under mild conditions, Green Chemistry, 16 (9), 4179-4189 (2014).
7. Anodic TiO2 nanotube array supported nickel-noble metal bimetallic catalysts for activation of CH4 and CO2 to syng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39(28), 16252-16261 (2014).
8.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derivatives and water,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3(22), 7581-7593 (2014).
9.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 Pt/TiO2 induced by mild HCHO and NaBH4 solution reduction and its effect on catalytic toluene  combustion,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53(41), 15879-15888 (2014).
10. 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polymer as a mimetic enzyme mediated synthesis of benzaldehyde in water,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1(9), 1172–1179 (2013).
11. Synthesis of dimethyl ether from CO2 and H2 using a Cu-Fe-Zr/HZSM-5 catalyst system,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52, 16648-16655 (2013).
12. Zebao Rui, Hongbing Ji*,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methanol- formic acid-steam autothermal system, Energy & Fuels, 27, 5449-5458 (2013).
13. Dual functional adsorption of benzoic acid from wastewater by biological-based chitosan grafted β-cyclodextri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3, 309-318 (2012).
14. A simple method to decorate TiO2 nanotube arrays with controllable quantity of metal nanoparticl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79(1), 363-371 (2012).
15. β-Cyclodextrin inclusive interaction driven separ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AIChE Journal, 57(9), 2341–2352 (2011).
16. -Cyclodextrin-promoted synthesis of 2-phenylbenzimidazole in water using air as an oxidant.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67(1), 349-354 (2011).
17.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ceramic-carbonate dual-phase membrane reactor for carbon dioxide reforming with metha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36(14), 8292-8300 (2011).
18. Alkaline hydrolysis of cinnamaldehyde to benzaldehyde in the presence of β-cyclodextrin. Hongyan Chen, Hongbing Ji*. AIChE Journal, 56(2), 466-476 (2010).
19. Biomimetic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cyclohexene epoxidation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Xiantai Zhou and Hongbing Ji*.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56(2), 411-417 (201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34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沙发
发表于 2018-12-17 15:5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06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4
板凳
发表于 2022-6-10 16:12:24 | 只看该作者
阴极氧还原反应 (ORR) 的缓慢动力学是燃料电池整体能量转换效率的主要障碍。目前,商业铂基金属催化剂对 ORR 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然而,铂的低储量和高成本限制了燃料电池的经济可行性。因此,为了降低电催化材料的成本,开发用于 ORR 的廉价且可用的 Pt 替代品非常重要。
        原子界面的微调控被认为是提高单原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径。对此,中山大学的纪红兵教授(通讯作者)和广西大学的甘涛(通讯作者)等人合作,报道了一种利用天然的生物质虾壳固体废物与铜卟啉作为原料球磨合成高ORR活性的非对称配位Cu-S1N3单原子催化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与传统的CuN4结构相比,Cu-S1N3的决速步会发生改变且吉布斯自由能更低。此外,该方法具备优异的普适性,成功合成了S,N共掺杂的Fe、Co、Ni、Mn、Pt和Pd单原子催化剂。为用于燃料电池的高性能 ORR 单原子电催化剂开辟了一条途径,并为将生物废料转化为商业机会提供了机会。
        
       文章信息
       H. Zhang, Q. Sun, Q. He, et al. Single Cu atom dispersed on S,N-codoped nanocarbon derived from shrimp shells for highly-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2-4289-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20:17 , Processed in 0.09050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