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工研究部杨超

[复制链接]

60

主题

66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8:2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 名:杨 超       
性    别:男
职 务:所长业务助理       
职    称: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子邮件:chaoyang@ipe.ac.cn       
  杨超,男,1971年8月生,江苏睢宁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绿色化学工程研究部主任、课题组组长、所长业务助理。1993年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硕博连读,1998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时钧院士和徐南平院士)。1998-2000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后,在陈家镛院士和毛在砂研究员指导下,从事多相过程数值模拟和反应工程研究。2005-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高访(美国李氏基金资助)。
  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4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12年获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SCEJ Asia Research Award)、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201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0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已发表SCI论文105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申请专利40件、授权22件,获计算软件著作权21项。国际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
  研究方向:生化反应工程、微生物冶金、计算反应工程、多相传递、化工流体力学、绿色化工。利用模型、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搅拌反应器、结晶器、微反应器、生物反应器、环流反应器、膜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等设备内的多相混合、流动、传递和反应的机理及规律,进行设备优化设计和工程放大,实现节能降耗(绿色化与智能化),已在己内酰胺等工业生产中应用。主持完成1项国家重大基金课题、1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项973课题和多个企业开发项目,现负责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0名、硕士生22名。
  近年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1) Dang Cheng, Xin Feng, Jingcai Cheng, Chao Yang*, Zai-Sha M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ispersed phase macro-mixing in an immiscible liquid–liquid stirred reac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5, 126, 196-203.
  (2) Run Li, Jingsheng Zhang, Chao Yang*, Zai-Sha Mao, Xiaolong Yin, “Numerical Study on Steady and Transient Mass/Heat Transfer Involving a Liquid Sphere in Simple Shear Creeping Flow”, AIChE Journal, 2014, 60(1), 343-352.
  (3) Zhihui Wang, Ping Lu, Yang Wang, Chao Yang*, Zai-Sha M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rangoni Effect Induced by Mass Transfer during Drop Formation”, AIChE Journal, 2013, 59(11), 4424-4439.
  (4) Jingsheng Zhang, Chao Yang*, Zai-Sha Mao, “Mass and heat transfer from or to a single sphere in simple extensional creeping flow”, AIChE Journal, 2012, 58(10), 3214-3223.
  (5) Jingcai Cheng, Chao Yang*, Zai-Sha Mao, “CFD-PBE simulation of premixed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incorporating nucleation, growth and aggregation in a stirred tank with multi-class method”,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2, 68(1), 469-480.
  (6) Xin Feng, Jingcai Cheng, Xiangyang Li, Chao Yang*, Zai-Sha M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flow in a baffled stirred tank with an explicit algebraic stress mode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2, 69(1), 30-44.
  (7) Chao Yang*, Jingsheng Zhang, Donald L. Koch, Xiaolong Yin, “Mass/Heat transfer from a neutrally buoyant sphere in simple shear flow at finite Reynolds and Peclet numbers”, AIChE Journal, 2011, 57(6), 1419-1433
  (8) Jianfeng Wang, Zhihui Wang, Ping Lu, Chao Yang*, Zai-Sha M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arangoni effect on transient mass transfer from single moving deformable drops”, AIChE Journal, 2011, 57(10), 2670-2683.
  (9) Qingshan Huang, Chao Yang*, Gengzhi Yu, Zai-Sha Mao, “CFD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n internal airlift loop reactor using a steady two-fluid mode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0, 65(20), 5527-5536.
  (10) Qinghua Zhang, Yumei Yong, Zai-Sha Mao, Chao Yang*, Chengjun Zhao,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ixing time in a gas–liquid stirred tank”,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64(12), 2926-2933.  
  (11) Yanhong Zhang, Chao Yang*, Zai-Sha Mao*,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he gas-liquid flow in a stirred tank”, AIChE Journal, 2008, 54(8), 1963-1974.  
  (12) Chao Yang and Zai-Sha M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ultiphase reactors with continuous liquid phase”, Academic Press (Elsevier), 2014 (320 pages).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54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沙发
发表于 2018-6-25 08:58:01 | 只看该作者
讲座题目:气液固多相反应器测量、数值模拟及工业应用
讲座时间:2018年6月12日10:00
讲座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办公楼106会议室
报告人:杨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摘要:
由于对多相反应器内气液固非均相流动、传递与反应缺乏机理性的认识,化工反应器仍主要依赖逐级经验设计放大,是反应选择性低、物耗能耗高的重要原因。反应器内分散相局部浓度和尺寸分布与反应器型式、流型、操作参数等密切相关。虽然已有很多测量仪器,但测量气液固三相流动和传递特性仍很困难,尤其是工业反应器中常见的高相含率(分散相浓度)的复杂体系。我们研制了远心照相测量仪等仪器,用于气液固三相反应器非均相特性和三相流动的测量,继而建立气液固多相反应器流动、传递、混合与反应的数学模型并数值模拟,实现工业反应器的精准设计与强化升级。


简介:
杨超,1971年出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993年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毕业,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后;2005-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高访。


从事反应器工程与绿色化工研究。发表SCI论文125篇,申请专利58件,获计算软件著作权29项,国外出版英文专著1本。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日本化学工学会亚洲研究奖(SCEJ Asia Research Award)、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1 06:39 , Processed in 0.089480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