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钟振声

[复制链接]

46

主题

57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6: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钟振声
男,1955 年出生,教授。1982 年受聘于华南理工大学,历任教师、实验室主任、化学系主任、化学系党总支书记、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在本校工作 28 年以来一直从事精细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精细化学品合成、天然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食品和保健品健康原料、表面活性剂与化妆品等方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 8 项,承担各种科研项目 30 多项,研究经费 1000 多万元。培养研究生 40 多名。2003 年起每年都到加拿大 Alberta
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
在技术开发方面,转让技术 10 多项,创造经济效益数以亿元计。包括将专利技术输出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完成 1000 多万美圆的项目建设任务,开发的健康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9 年获得美国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制定了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并且在该类产品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安全证书。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目前正在主持 3000 万元的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工作。共获得各种奖项 10 多项,包括 2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 2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曾被评
为广东省先进教师。
一、承担过的主要科研项目和工程化项目
1. 王冠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食品防霉剂系列产品生产和应用开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
3. 食品抗氧剂 TBHQ 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广州市计委项目。项目负责人
4.微生态调节剂免疫助长因子的推广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主持人。
5.可控释放和靶向给药脂质体生物膜的开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主持人。
6.年产 4000 吨功能性低聚糖工业化生产技术。广东省火炬计划项目。项目主持人。
7.利用分子控制技术工业化生产 IMO 关键技术开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广州市科技局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主持人。
8. 50 万吨马铃薯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吉林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主持人。
9.小护士去角质嫩肤水新产品研制。企业委托项目。项目主持人。
10. 化妆品系列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企业委托项目。项目主持人。
二、主要获奖成果
l. 新型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及其应用技术推广.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3.荣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4. 功能性低聚糖工业化生产技术。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近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钟振声等. |Â-葡聚糖复合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中国油脂. 2008,(1)
2.钟振声等. 以大豆皮为原料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中国油脂. 2008,(4)
3.钟振声等. 复乳法制备聚乙烯醇修饰果酸脂质体. 日用化学工业. 2007,37(6):
4.钟振声等. 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精制. 精细化工. 2007,24(6)
5.钟振声等. 大豆胚芽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油脂. 2007,(4)
6. 钟振声等. 脂质体用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大豆科学. 2007,(2)
7. 钟振声等. 蒲公英等五种常见中草药的抑菌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07,(6)
8.钟振声等.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中国油脂. 2006,(11)
9.钟振声等. 超声波法提取人参多糖的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厂. 2006,(6)
10. 钟振声等. 柱色谱法对大豆低聚糖浆脱色效果的研究. 精细化工. 2006,23(6)
11. 钟振声等. 分子蒸馏纯化天然香料山苍子油. 食品科技. 2005,(8)
12.钟振声等. 双组分聚氨酯涂层剂防水透湿性能的研究. 印染助剂. 2005,(6)
13.钟振声等. 聚氨酯防水透湿涂层剂的合成. 精细化工.2005. 22(6)
14. 钟振声等. 超声波法从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 精细化工. 2005. 22(1)
15.钟振声等. 高效低泡净洗剂配方设计与应用,印染助剂. 2004,(12)
四、出版著作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主编
有机精细化学品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11 编者
教授谈高校专业(精细化工部分).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5 编者
五、培养研究生情况
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共 43 名,协助指导博士生 1 名。毕业研究生 31 名。其中两名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被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有一名学生提前一年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和完成毕业论文,获准提前进行论文答辩申请授予学位。学生们在学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 60 多篇。
所有学生在学期间均要参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和本科生教学工作。学生们也有机会承担横向研究课题和到工厂参观见习,增长实践知识。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学生除得到学校的三助费外,导师给予额外生活补贴。参加科研的学生可以分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节假日可以安排到合作企业参加有薪暑期实习。贫困学生可以获得长年勤工俭学的岗位。
六、实验室工作条件
本课题组的实验室是与企业共建的研究中心,坐落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不但拥有 200平方的专用实验室,而且可以共享各种仪器设备资源。中心的实验室为全封闭洁净室设计,按照国际通行的药品及食品 GMP 卫生规范进行标准装修,具备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以及完善的净水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优良的工作环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03:09 , Processed in 0.08386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