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著名化学家申泮文院士逝世 享年101岁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5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5: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因病于2017年7月4日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申泮文,1916年9月生,广东省从化县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1940年毕业于前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他长期从事氢化学、金属氢化物化学和氢能源化学研究工作,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拥有国家专利多项,持有国家知识产权2项(镍氢电池和钕铁硼永磁合金制造新工艺)。镍氢电池知识产权已献给国家,在天津投产,有三条生产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0%。钕铁硼永磁合金正在筹备产业化之中。

申泮文先生是著名的化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坚定的爱国者与南开精神的卓越弘扬者。他心系国家发展,关注化学教育,殷切挂念青年一代的成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化学人才。

中新网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申泮文院士的灵堂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化学楼二楼中厅,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8日上午10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北仓)仙苑厅举行。




申泮文的最大贡献是在无机化学教学方面。他是执教无机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化学家之一,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他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吸收无机化学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撰写和翻译出版了计60余卷册、1500余万字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和专著,为教材建设做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他立即组织力量,一面自己编撰,一面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适用的教科书,认为这是缩短我国与世界科学技术差距的当务之急。他是“无机化学统编教材”的定稿人之一,又与尹敬执合编了程度稍高些的《基础无机化学》。这两部教材至今仍被广泛地用作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1985年《基础无机化学》出版了维吾尔文版,此书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申泮文深知,60年代以后无机化学已经逐步改变了面貌。过渡元素的化学已经成为无机化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主族元素(例如硼)的化学也已面貌一新。无机化

学再不能从道尔顿的原子论讲起,门捷列夫周期律在无机化学教材中也不再能起纲目的作用。必须让学生习惯于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成键关系来寻找无机化学的规律性,同时充分注意价态变化和反应化学的规律性和多样性。他努力首先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编写的教材既能广泛适用,又能跟上学科的发展。他以硼烷化学为例,阐明自己更新无机化学教材的主张。这一新的化学分支,在发现硼容易形成缺电子化合物和硼烷新奇的成键方式以前,曾经长期处于混沌状态。他用生动的语言,把硼烷中的“三中心两电子(符号3c2e)键”用谐音称为“三心两意”成键。

同时申泮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翻译班子,以较快速度和较高质量翻译出版了三部有代表性的英美优秀教材。其中E.M.柏塞尔(Purcell)的《无机化学》是当前公认的无机化学经典著作之一,以理论层次高著称。这样,申泮文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编和翻译推出一批内容较新、各有特色的教材,满足了不同程度教学工作的需要。

有了教材,关键在教师。他于1980年主持举办了全国无机化学主讲教师讲习班,为期一年,配套开设现代无机化学的有关课程,120名学员中多数人成为教学骨干,至今仍活跃在各高等院校的讲台上。他还在太原、哈尔滨、兰州、金华、昆明、青岛等地主持或参加层次不同的(有时包括中学化学教师)中期或短期讲习班,学员少则几十人,多者达200人。在南开大学化学系,他以建设无机化学重点学科为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教师梯队。他强调教师的成长,主要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中出成果、做贡献。他安排开展了无机合成、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三个方向的科研工作,开设了一整套质量较高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为教师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他的这一培养教师的模式于1989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泮文还十分关注固体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他推动了中国化学会无机合成和固体化学学科组的建立,主持翻译了一本有代表性的固体化学专著——A.R.韦斯特(West)著的《固体化学及其应用》,还倡议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固体化学研修班,培养了一批可以胜任固体化学教学的师资。

申泮文总是着眼于全国,着眼于专业建设和无机化学新发展,扎扎实实地搞好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南开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的建设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无机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他对我国无机化学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属氢化物研究

申泮文在国内率先开展金属氢化物的科学研究,成果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部分成果已成为863高技术的基础,得到开发应用。从1957年就已初步打下基础的此项研究,在80年代得到开展,并已形成系统。他合成并研究了一系列离子型金属氢化物,包括硼和铝的复合氢化物;合成并研究了三类主要的储氢合金,初步研究了若干种非晶态储氢合金的合成和结构。在离子型金属氢化物的合成中,他创造性地利用廉价的金属钠作为还原剂,先生成用金属氯化物作为惰性盐分散的氢化钠,再通过负氢离子交换得到新的氢化物。这条合成路线,避免了应用昂贵的金属锂,而且氢化温度较低。后来他又改进了用稠环芳烃和四氯化钛为催化体系的合成方法,在更低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复合氢化物。这类离子型氢化物,许多是重要的合成试剂和高能燃料,这是一项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

申泮文认为,氢能在未来能源构成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储氢合金在氢能的开发利用中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他用共沉淀还原法合成了镍基和铁基储氢合金,用置换扩散法合成了镁基储氢合金,使储氢合金的化学合成方法得以系统化,所得产品常比冶金法得到的更均匀、更易活化或活性更高。在1984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氢能会议上,他的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他的《储氢合金的化学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被评为优秀论文。他的镍基储氢合金研究成果为一项863高技术项目奠定了基础,一种高性能的镍氢电池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成为国家863高科技计划中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和森力高技术实业公司。南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也是由他推动建立的。申泮文经常说,科学研究不应该满足于发表论文和取得实验室技术成果,应一杆子插到底,转化成生产力。他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正是这样做的,取得了又开花又结果的效果。


除金属氢化物研究外,他组织推动的大环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研究都已形成研究特色,取得了不少成果,受到同行的重视。此外,在他的关注下,金属蒸气合成和单晶培养方面的工作也已有初步开展。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7 11:27 , Processed in 0.08377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