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应佚伦:气单胞菌溶素纳米孔道测量核酸长度突破100个碱基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9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8:58: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校化学学院科研团队在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纳米孔道检测单个长链核酸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A lithium-ion-active aerolysin nanopore for effectively trapping long single-stranded DNA”为题,在Chem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

    Aerolysin蛋白纳米通道自2016年被报道在单个核酸分子上的高灵敏单碱基检测能力后,已被多个课题组推广应用于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研究。然而其对长链核酸(>10 nt)极低的捕获效率限制了实际应用推广。课题组打破传统纳米孔道检测思路,无需工具酶辅助,在前期对Aerolysin孔道检测灵敏区域研究的基础上(Anal. Chem., 2018, 90, 7790; Chem, 2018, 4, 1893; Anal. Chem., 2018, 90, 4268),巧妙地采用氯化锂LiCl作为电解质,有效屏蔽了Aerolysin蛋白纳米孔道孔口的负电荷,实现了Aerolysin对长达102个碱基的单链DNA高通量检测。将捕获效率提高了3~10倍。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LiCl存在条件下aerolysin蛋白孔道孔口的静电势升高,使得DNA和蛋白孔道的静电斥力大幅度减小,从而在单分子水平上增强了Aerolysin对长链DNA的有效捕获。该研究为构建高灵敏高通量的纳米孔道核酸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推进Aerolysin在基因诊断、表观遗传学检测以及核酸测序等方面的应用。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胡正利,通讯作者是青年教师应佚伦副研究员,课题设计、机理解析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龙亿涛教授的悉心指导。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及上海市“晨光”项目计划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39/C8SC03927E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6 21:12 , Processed in 0.08652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