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方柏山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6:1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柏山, 男,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教授。1957年生于北京,工学博士,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
方柏山
职称: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电话:18150117973
更新个人信息
个人简历:
方柏山, 男,福建莆田人,1957年生于北京,工学博士,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1978.03-1982.0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09-2000.06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生物化工),获博士学位
留学:1991.10-1993.04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访问(教育部选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资助)
            2000.08-2001.08德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GBF)访问(教育部选拔,国家留学基金)
职称:1983.02-1988.07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助教
           1988.07-1994.06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讲师
           1994.06-1998.07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副教授(1995年~2010年被聘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8.07-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破格,2003年被聘为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合作博导、2004年~2008年被聘为华侨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生导师)
职务  :1984.09-1990.07 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科研、实验室秘书(兼)
             1993.04-1995.03 华侨大学生化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5.03-1998.06 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
             1998.06-1999.06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分管教学、实验室)
             1999.06-2000.08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0.09-2001.05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出国)
             2002.03-2008.06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福建省高校生物化工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   长、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工业生物技术”团队带头人)
              2008.09-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厦门市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兴趣:
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代谢工程)、应用酶学与定向进化(酶工程)、工业生物技术过程开发与优化(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器)主讲课程 生物工程本科生 华侨大学任教期间:计算机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反应工程(福建省优秀课程)、酶工程(福建省精品课程);厦门大学:学科入门指导(部分)、化工与生工前沿(部分)、生物过程模型化与优化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生华侨大学任教期间:生物反应工程、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生物信息学、酶工程厦门大学:代谢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生华侨大学任教期间:生物化工研究进展、代谢工程、生物信息学厦门大学:生物化工研究前沿(部分);生物技术研究前沿(部分)工业催化专业博士生(厦门大学):催化科学与工程前沿(部分)
近期主要代表论著:
独著《生物技术过程模型化与控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2
参编《微生物工程》.科学出版社,2004
参编《化工分离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副主编《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1
近三年发表论文
● Zhu CJ, Fang BS*. Applicationof a two-stag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to enhance 1,3-propanediolproductivity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Journal of Chemical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DOI 10.1002/jctb.3911.
● Zhu CJ, Cen B, Fang BS*.Pretreatment of raw glycerol with activated carbon for 1,3-propanediolproduction by Clostridium butyricum, Engineering in LifeScience, DOI 10.1002/elsc.201200106.
● Shi-zhen Wang, Jing Wang, Xiao-fen Zhou,Ying-xia Guo, Bai-shan Fang*. The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activity and substrate promiscuity of glycerol dehydrogenase substituted bydivalent metal ions.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18,796-800, 2013
● Yi-Qiang Peng, Shi-Zhen Wang, LingLan, Wei Chen, Bai-Shan Fang*.Resin adsorption application forproduct separ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in coupled enzymatic catalysis toproduce 1,3-propanediol and dihydroxyacetone for repeated batch. Engineeringin Life Sciences, DOI: 10.1002/elsc.201300012
● Wei-wei Wen, Shi-zhen Wang(Co-firstauthor), Xiao-fen Zhou, Bai-shan Fang*,Central carbon metabolism inmarine bacteria examined with a simplified assay for dehydrogenases. Applied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170, 473-482, 2013
● Wang SZ, Fang BS*. MicroplateBioassay for Determining Substrate Selectivity of Candida rugosa Lipase, Journalof Chemical Education, 2012, 89, 409–411.
● Li W, I-Son Ng, Fang BS*, YuJC, Zhang GY. Codon optimization of 1, 3-propanediol oxidoreductase expressionin Escherichia coli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Electronic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4(4), 307-311.
● Li W, I-Son Ng, Fang BS*,Zhang GY. Expression and non-chromatographic purification of 1,3-propanedioloxidoreductase in Escherichia coli. 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 14(6), (DOI: 10.2225/vol14-issue6- fulltext-2).
● Chen G, Fang BS.Preparationof solid acid catalyst from glucose–starch mixture for biodieselproduc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2), 635–2640.
● Li W, Li HC, Fang BS*.Virtual Substrates Screening Model of Triacylglycerol Lipase from Bacillusthermocatenulanatu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11, 6(2), 106-112.
● 温卫卫, 周小芬, 王世珍, 方柏山*. 基于氧化还原酶活性时变研究巴利阿里假单胞菌中心碳代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2(1), 145-148.
● 陈宏文, 苟元波, 张卡, 方柏山*. 米曲霉木糖醇脱氢酶的分子模建与对接, 微生物学报, 2011, 51(7), 948- 955.
● 唐龙盘, 余劲聪, 方柏山*. 甘油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密码子优化表达, 微生物学报, 2011, 51(4), 504- 509.
● 郭英霞, 王世珍, 王兆守, 陈荣, 方柏山*. 金属离子对甘油脱氢酶活性中心的化学修饰, 厦门大学学报, 2011, (5), 883-889.
● 王兆守, 彭江海, 胡译丹, 方柏山*. 合成生物学的工业应用, 中国科学: 化学, 2011, 41(4), 709-716.
● 余劲聪, 方柏山*. 开发可统计任意密码子用法的软件BestCodon,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1, 28(1), 23-26.
近三年专利
● 生产1,3-丙二醇的微生物固定化发酵罐,公开号:CN202509077U,公开日:2012.10.31。
● 一种生产1,3-丙二醇的菌株筛选方法与应用,公开号:CN102965323A,公开日:2013.03.13。
● 一种用阳离子树脂吸附提取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方法,公开号:CN102795962A,公开日:2012.11.28。
● 一种1,3-丙二醇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2776245A,公开日:2012.11.14。
● 一种构建辅酶氧化酶基因与脱氢酶类基因融合的方法和应用,公开号:CN102732488A,公开日:2012.10.17。
● 一种筛选辅酶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方法,公开号:CN102703574A,公开日:2012.10.03。
● 一种转化甘油制备乳酸的方法,公开号:CN102250811A,公开日:2011.11.23,授权日:2013.3.13。
● 一种对辅酶和辅酶依赖性酶进行偶联固定的方法,公开号:CN101974510A,公开日:2011.02.16,授权日:2013.3.1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92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沙发
发表于 2020-2-13 11:29:22 | 只看该作者
NAD(P)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导电性和催化新机理研究
批准号        21978245       
学科分类        工业生物催化 ( B080703 )
项目负责人        方柏山       
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
资助金额        66.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9:53 , Processed in 0.08994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