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张静教授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36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11:5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名 张静
性别        女        
职称        教授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部门        材料科学系
email        jingzhang@cqu.edu.cn
电话        023-65111167
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材料学院        
邮编        400045


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重庆大学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重庆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2001获荷兰Nuffic 奖学金留学荷兰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国家电镜中心;2002年受聘为重庆大学副教授;2004-200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KC Wong Research Fellowship 研究基金资助,在伦敦大学Queen Mary College从事合作研究;2007年评为教授。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7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重庆市第二届材料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2名,所指导的研究生曾获首届(2010)研究生十佳论文奖、黄尚廉院士创新团队奖等;指导完成第二届(2009~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被评为优秀结题项目;2010年重庆大学教学质量评比获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


社会兼职
重庆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镁合金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青委会理事;全国金属热成形分标委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教育部留学基金评审专家;重庆市青联委员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研究生课程
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


学术专长
科研工作以轻合金材料合金元素配分系数的调整和应用为主线,通过系统研究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微结构演变,合理调控(微)合金化元素在基体相和第二相化合物之间的分配,来实现材料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优化和控制。在铝、镁合金材料设计、改性和工艺控制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共性规律,开发优化了多种制备技术并用于工业界。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曾9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国际合作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本,参编3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7项;负责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1项,已颁布实施9项。


主要研究方向
高强韧镁合金新材料设计和开发
耐热变形镁合金设计和理论
新型镁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改性
铝合金中合金相控制和工艺优化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材料设计和计算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锌新型Mg-Al-Zn基镁合金的研究(50301018),课题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镁基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变形与力学行为(51271207),课题负责人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点项目:高强度变形镁合金研制及其应用研究(2001AA331050),合金相控制及成分优化子课题负责人
4)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影响镁合金屈强比的显微组织参量表征及其控制(2008BA4036),课题负责人
5)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热连轧铝板带生产关键技术开发,课题负责人
6)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镁合金性能调控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7)重庆市“十一五”重大专项子课题:高塑性变形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CSTC,2006AA4012),课题负责人
8)重庆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子课题:新型镁合金材料标准样品及分析方法的研究(CSTC,2009AB4007),课题负责人
9)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镁合金强韧化机理与组织性能调控研究(2007CB613704),主研
10)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高性能高锌镁合金析出相强化行为和蠕变变形行为及其机理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镁基材料的反应合成与改性研究(NCET-06-0769),课题负责人
1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交通工具用镁合金零部件生产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2001BA311A05),主研
13)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铝合金熔体热时处理的研究, 第二负责人
14) 西南铝业集团横向合作课题:大型铝合金环件生产技术研究,第二负责人
15)西南铝业集团横向合作课题:高性能铝箔的组织和性能研究,第二负责人


论文及专著
近几年主要论文:
[1]J. Zhang, X.F. Zhang, W.G. Li, F.S. Pan,Z.X. Guo, Partition of Er among the constituent phases and the yield phenomenon in a semi-continuously cast Mg–Zn–Zr alloy, Scripta Mater. 63 (2010) 367-370
[2] J. Zhang, Y.C. Dou, B.X. Zhang, X.D. Luo, Elevated-temperature plastic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rare earth-modified Mg-Zn-Al alloy.Mater. Lett.65 (2011) 944-947
[3] J. Zhang, W.G. Li, B.X. Zhang, Y.C. Dou, Influence of Er addition and extrusion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g-Zn-Zr magnesium alloy. Mater. Sci. Eng. A528 (2011) 4740–4746
[4] J. Zhang, C. Fang, F.Q. Yuan, C.P. Liu,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stitutive behaviors of Mg–Mn alloys with different heat-treatment parameters. Mater. Design 32 (2011) 1783–1789
[5] 张静,廖骞,豆雨辰. ZA73镁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材料工程, 2011, 3: 78-82
[6] 张静,袁付庆,张旭峰,汤爱涛,稀土Er对ZK2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材料热处理学报,32 (11)(2011) 99-103
[7] J. Zhang, Q. Ma, F.S. Pan, Effects of trace Er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Zn–Zr alloy. Mater. Design, 31 (2010) 4043-4049
[8] J. Zhang, Q. Ma, F.S. Pa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9Zn-Zr Magnesium Alloys. Mater. Sci. Foru. 654-656 (2010) 643-646
[9] C. Fang, J.Zhang, A.L. Liao, S.Z. Xue, F.Q. Yuan, F.S. Pan,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g-Mn alloys.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 (2010) 1841-1845
[10] J. Zhang, W. Yan, C.G. Bai, F.S. Pan,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of a Mg-Li-Al-H complex hydride.J. Mater. Res. 24 (2009) 2880-2885
[11] J. Zhang, X.F. Zhang, F.S. Pan, C.P. Liu, Q.B. He,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Mg-Zn-Zr Alloy Modified by Rare Earth of Erbium. Mater. Sci. Foru., 610-613 (2009) 810-814
[12] J. Zhang, W. Yan, C.G. Bai, X.D. Luo, F.S. Pan. 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line Mg-based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s in hydrogen alloying mills. Mater. Sci. Foru., 610-613 (2009) 955-959
[13] J. Zhang, R.L. Zuo, Y.X. Chen, F.S. Pan, X.D. Luo,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mogenization of a τ-type Mg-Zn-Al alloy.J. Alloys Comp. 448 (2008) 316-320
[14] J. Zhang, F.S. Pan, R.L. Zuo, C.G. Bai, The low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in commercial-purity aluminium sheets for foils. J.Mater. Pro. Tech.206 (2008) 382-387
[15] J. Zhang, B.Q.Chen, B.X. Zhang, Effect of initial microstructure on the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 2219 aluminum alloy. Mater. Design 34 (2012) 15–21
[16]J. Zhang, Q.B. He, F.S. Pan, X.F. Zhang, C.P. Liu. Effects of erbium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7Zn-3Al alloy.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18(2008) s22-s26
[17] J. Zhang, A.T. Tang, F.S. Pan, R.L. Zuo. Collaborative effects of purification and homogeniz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ites of Al-Zn-Mg-Cu alloy. Rare Met. 27(2008) s77-s81
[18] J. Zhang, Z.X. Guo, F.S. Pan,Z.S. Li, X.D. Luo,Effect of compos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Zn-Al alloys. Mater. Sci. Eng. A, 456 (2007) 43-51
[19]J. Zhang, F.S. Pan, Z.X. Guo. Development of a τ-type Mg-Zn-Al alloy: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olid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Mater. Sci. Foru., 546-549(2007) 123-128
[20]J. Zhang, F.S. Pan, M.B. Yang. As-cast microstructure of Mg-Al-Zn magnesium alloys.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16(2006) s1655-s1659
[21] 张静,潘复生, 左汝林, 王文高. AA1235铝箔坯料中温转变的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6, 16(8):1394-1399
[22] 张静,潘复生. 金属型铸造ZA73镁合金凝固特征和组织研究.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6, 27(3):68-70


专著:
潘复生,张静,铝箔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专利
代表性专利:
1).一种高屈强比和高塑性的变形镁合金. 200810069464.2, 发明专利(已授权)
2)一种自强化高锌耐热镁合金. 200810069410.6, 发明专利(已授权)   
3)一种镁基复相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0810069761.7, 发明专利
4)一种高强度变形镁合金的热加工工艺方法. 200910103078.5, 发明专利(已授权)
5)一种细晶粒高强变形镁合金材料. 200910103079.X, 发明专利(已授权)
6)一种控制亚稳相细化铝锭初生相的工艺方法. ZL 02140475.5, 发明专利(已授权)
7) 一种用于Mg-Mn系铸态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方法.200910191912.0, 发明专利(已授权)


表彰及奖励
2010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
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2007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2008年首届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8年重庆市第二届材料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01年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排名第2)
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校方排名第2)
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校方排名第2)
199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校方排名第2)
2011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技术负责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8:19 , Processed in 0.08348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