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师彦平等:氟谱探针技术用于疾病标志物分析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复制链接]

82

主题

82

帖子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08:58: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日常监控是疾病治疗的前提和保证。复杂生物体系中糖类化合物的直接检测对疾病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人体尿液作为一种无创、易于获得的生物体是疾病标志物检测与研究的重要样本,如血糖和尿糖浓度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临床指标,尿液中过量的核糖是白质脑病(一种由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引起的致命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糖类化合物结构相似,直接检测尿液中的糖类化合物极具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成分与分析技术团队,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技术(19F NMR),以含氟苯硼酸为探针分子在尿液中糖类的识别分析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19F NMR技术的含氟双苯硼酸探针分子,实现了人体尿液中葡萄糖的高选择性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21, 93:7220-7225)上,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ZL202011560515.9)1件。
  近日,该团队通过基于19F NMR的探针分子2-氟苯硼酸(2-F-PBA)研究了尿液中核糖的快速和高选择性识别(图1)。研究发现,当2-F-PBA与核糖结合时,在19F NMR谱中快速生成特征信号,该信号可用作识别核糖的指纹。2-F-PBA是一种适于在生理条件下测定核糖的19F NMR探针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当2-F-PBA用于测定人尿液中的核糖时,不需要样品预处理。在确定的19F NMR检测条件下如400 MHz、512次扫描、约12分钟的检测限达到78 μM,可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基于19F NMR的探针分子2-F-PBA具有无创诊断白质脑病的潜力。
图1. 19F NMR的2-F-PBA探针分子高选择性地识别核糖
  该研究工作以“Rapid and selective 19F NMR-based sensor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f ribose”为题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22, 94:11564-11572)上,并入选封面文章。兰州化物所高旭东工程师(在职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兰州化物所师彦平研究员和西北师范大学杜新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来源:兰州化物所
      师彦平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兰州大学博士后(1996年),美国波多黎各大学(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博士后(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0年),兰州大学特聘教授(2003-2006年间),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005年),甘肃省领军人才(2010年),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002年),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2009年)。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化学会理事和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Nat. Prod. Bioprosp.、J. Asia Nat. Prod. Res.、《中草药》等期刊编委,《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主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6 16:58 , Processed in 0.08929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